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各地群雄起兵,打出討董的旗號,有勃海太守袁紹、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遼東太守劉義。
天下諸侯雲集酸棗,共商討董大事。
“諸位,今天下諸侯雲集於此,共商討董大事,乃是國之大計,當有人居中排程才行。”
河內太守王匡說道。
山陽太守袁遺鄭聲道:“袁公路四世三公之後,民望甚厚,在下提議,便由他來當這個盟主。”
袁紹內心大喜,可是臉上表現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鄭重其事道:“諸位言重了,在下身為大漢子民,剷除逆臣,匡扶漢室,乃是理所應當。”
山陽太守袁遺當即喝道:“公路兄休要推辭,如此大任,也只有你能主持大局。”
“既然如此,那在下便不作推諉。”
袁紹鄭聲道。
當下盟主已定,袁紹便榮升中軍主位,然後依次排開落座,一共十九路諸侯,可憐劉義這個毫無背景的遼東太守,被安排到了最末尾。
劉義身後,分別落座著李勣和李元霸,此次酸棗會盟,劉義只帶了他二人和兩千騎兵前來。
“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殞首喪元,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鑑之!”
袁紹宣誓了討董檄文之後,正式開始發號施令,袁紹朗聲道:“有道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總督糧草一事乃是重中之重,可由吾弟袁術來行事,應付諸營,無使有缺。”
袁術內心暗笑,抬手向著袁紹道:“術必不辜負盟主所託,秉公行事,分發有度。”
“善!”
袁紹又道:“今糧草官已定,更須一人為先鋒,直抵汜水關挑戰。餘各據險要,以為接應。”
長沙太守孫堅起身道:“堅願為前部。”
袁紹回道:“文臺勇烈,可當此任。”
孫堅遂引本部人馬殺奔汜水關來,守關將士,差流星馬往洛陽丞相府告急,董卓自專大權之後,每日飲宴,夜宿龍榻,悠哉樂哉慣了。
董卓的頭號謀士李儒接得告急文書,慌慌張張來到相國府,稟報董卓,陳述厲害。
董卓這才如夢方醒,大驚失色,急聚眾將商議。
原丁原義子呂布挺身出道:“父親勿慮,關外諸侯,布視之如草芥;願提虎狼之師,盡斬其首,懸于都門。”
董卓大喜道:“吾有奉先,高枕無憂矣!”
話腳剛落,呂布背後一人高聲出曰:“割雞焉用牛刀?不勞溫侯親往。吾斬眾諸侯首級,如探囊取物耳!”
董卓視之,其人身長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關西人也,姓華,名雄。
董卓聞言大喜,當即撥馬步軍五萬,夜星馳援汜水關。
濟北相鮑信,尋思孫堅既為前部,怕他奪了頭功,暗撥其弟鮑忠,先將馬步軍三千,徑抄小路,直到關下搦戰。
華雄引西涼鐵騎五百,飛下關來,大喝:“賊將休走!”
鮑忠急待退,被華雄手起刀落,斬於馬下,生擒將校極多,華雄遣人齎鮑忠首級來相府報捷,董卓大喜,當即加華雄為都督。
孫堅帶著手下四大猛程普、黃蓋、韓當、祖茂於關外設計埋伏華雄,不曾想,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而適得其反,讓華雄一刀斬了祖茂。(好像歷史上是孫堅斬華雄,此書情節大家就不要深究了)
訊息傳到聯軍大營,諸侯莫不汗顏,前番鮑忠不敵華雄,今江東猛虎孫堅也不敵華雄,這可如何是好,這頭陣都打不下來,袁紹這個盟主那是十分尷尬。
“可惜吾大將顏良文丑未到,不然何懼這華雄!”
“哼……”
袁紹話語剛落,突然帳中發出一聲冷哼聲,眾人目視之,乃是右北平太守公孫瓚身後一黑臉大漢所發。
“公孫太守,此何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