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炎問道:“不知兩位先生有何計較?”
荀看了看賈詡,見賈詡點頭,就把剛才二人商議的話了一遍。
李炎一邊聽一邊後背流汗,看來自己還是幼稚不少,自己只顧得高興了,竟沒有深想到父皇書信深層次的意思,還好荀、賈詡都是精明過人之輩,把父皇潛在的意思都看明白了。
聽荀說完,李炎說道:“羅馬去國萬里,非有重利,不能使得商賈前去。不知兩位先生可有好辦法?”
賈詡呵呵笑道:“太子勿憂,俞大猷自朱崖洲啟程奔赴安息,一路海疆數萬裡,業已到達貴霜明娜加拉附近。荀攸荀公達奉皇上之命,在明娜加拉修建軍港,我大唐海軍正駐泊於此休整。俞大猷沿途畫出海航圖,且詳細註明當地氣候、水流、人文、地理,皇上看到後大加稱讚,令隨軍幕僚謄抄數十份,其中一份已經傳到京師,臣已經令人刻板印刷,不日就可成功。有航海圖在手,國內各大商家乘船浮海,將貨物運到安息,然後啟程前往羅馬販運,豈不是省時省力?”
荀笑道:“若是埃及國內運河開通,商船可直接進入地中海,更為方便啊。”
李炎說道:“父皇慮事之長遠,非我能及。”
荀說道:“皇上開萬代基業,遠超秦皇漢武,我等何幸?適逢其會。”
賈詡說道:“皇上徵貴霜、安息,新得土地近萬里,天竺、貴霜、安息農業較於國內落後甚多,太子何不趁機讓商賈攜帶良種,再鼓勵各學校農學士子前往,即可得利,亦可得民心。”
李炎心中感慨,看見了吧,這就是差距,人家賈老頭這腦子轉的就是快,這是在提點自己啊,當下說道:“賈公說的極是,我這便發出詔令,鼓勵商賈轉道羅馬貿易,並鼓勵士子,到異域指導耕種。”
荀暗暗點頭,作為上位者,不一定就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關鍵是廣開言路,善於聽取各方面意見,並從中分析利弊,便於執行。
………………
詔令下達後,本來走陸路的商家聽到國家已經開闢了海上航線,一個個興奮不已。
俞大猷繪製的海航圖一再脫銷,商家不得不連夜再版,滿足市場需求。
海航圖的出現,令俞大猷的大名再火了一把,尤其是江南,言必稱俞大都督。一時間,刺激的一大幫熱血青年嚮往不已,商賈徵召船員,青年們興奮的嗷嗷叫,擁擠向前,生怕落下自己。
糜竺在呂宋島也得到了訊息,可是自己被俞大猷設計了,脫不開身,只好安排家族中的人手,準備大船,囤積貨物,購買航海圖,招募人手。
羅馬國貿易,這麼大的蛋糕,糜家是不會錯過的,這杯羹,得好好品一品。
………………
在大唐攻克賽琉西亞城,徹底征服安息帝國後,李翊終於啟程回京,道經疏勒,諸葛亮、于禁早已遠遠迎出一百里。
如今的諸葛亮,跟李翊的關係可不同一般,因為他在平定東瀛,回到薊城後,就迎娶了李翊的長女,也就是賢妃鄒氏所出的大公主李琳。如今不但是大唐的軍機大臣,更是駙馬爺。
李翊招手將二人喊到身邊,看著二人道:“此次征戰,耗費巨大,全賴孔明、文則在後方排程得力,我軍方可戰無不取,攻無不勝。”
諸葛亮說道:“臣等安坐後方,不能陪伴皇上廝殺疆場,汗顏之至也。排程軍需,乃是臣等職責所在,安敢當皇上謬讚。”
李翊笑道:“孔明無須太謙,光武征伐,全賴威侯穩定後方也。今孔明功業,不下於威侯。”
李翊口中的威侯,指的是雲臺二十八將之一的寇恂。光武帝劉秀征討四方,往往以寇恂留守後方。寇恂也不負重託,穩定後方,運送糧草軍需,務使有缺。劉秀完成統一大業後,寇恂賜爵關內侯,為遼西太守,死後諡曰威侯。
諸葛亮說道:“微臣怎麼敢和先賢相比較。”
李翊大笑道:“孔明當初在薊城學習之時,不是常自比管樂嗎?”
諸葛亮臉一紅,說道:“微臣當時不知天高地厚,妄自攀比。”
于禁在旁打圓場道:“孔明智謀超群,歷任揚州、倭島、西域以來,無一地不是大治。我看孔明之才,絕對比得過管仲、樂毅。”
李翊笑道:“孔明之才,朕自然清楚。如今西域,猶過於仲達在任之時,這都是孔明的功勞啊。”
諸葛亮的才華當然不是虛的,在另一個時空,輔助劉備治川多年,數次北伐,以區區一州之地,和強大的曹魏集團抗衡,六出祁山,雖然屢敗屢戰,這份精神還是算得上堅韌不拔的。
諸葛亮說道:“自遇皇上,跟隨左右,皇上高瞻遠矚,無論治國用兵,皆發前人所未發,縱橫四海,掃蕩群頑,奄有天下。臣得追隨皇上,真乃三生有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