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的次子張休也跟隨在孫權身邊,他對孫權進言道:“陛下,這裡竟然出現了唐軍,?en ???.ranena`com不如突圍去丹陽郡城宛陵,落腳後探聽各處訊息,再作打算。”
孫權早已經沒有了主意,聞言猛點頭道:“去宛陵,去宛陵!”
於是,張休急忙傳達孫權的命令。
蔣幹、張休、朱然、孫皎、丁奉、朱桓、周泰七人合在一起,率軍向南突圍。
這七人中的丁奉、朱桓和周泰,都是武力值頗高之人,另外的朱然和孫皎也有幾分武力,經過商議後,由武力最出色的周泰纏住藍玉,其餘四將則是負責重開重圍。
在他們的拼死衝殺下,東吳軍倒也順利破開唐軍的合圍。只是,在突圍後,東吳軍只剩百餘騎,保護孫權一路南逃。
藍玉一方面留下三千兵馬,在原地接應武德皇帝的大軍,而他自己親自帶領五千人追擊大吳皇帝孫權。
雙方一追一逃,孫權最終一路追到宛陵城下,城內殺出萬餘人接應孫權,這才阻擋了藍玉前進的腳步。
藍玉就在宛陵城外安營紮寨,又將孫權逃入宛陵城的訊息奏報到李翊軍前。
而這時候的李翊,早已經與藍玉留下的接應兵匯合。
大帳之中,李翊面南高坐,笑意盎然。他朗聲說道:“此次大戰,俞大猷、張世傑、檀道濟、甘寧、蔡瑁等人有功,待得朕一統江南,依次論功行賞!”
“吾等不敢稱功,皆是皇上妙計!”俞大猷和甘寧等人急忙拜道。
大唐國疆域廣大,早就遠超漢朝鼎盛之時。只不過國內沒有一統,乃是李翊的一個心結。
沒有一統,所以他也沒有真正的大封過群臣,同時也是暫時壓一壓的意思,以免真正大一統的時候,不好晉封了。
然而此刻一統天下已經是指日可待,所以李翊也是打定主意,統一後好好封賞一番跟隨自己多年的文武將士,這才開了金口。
他環視帳中文武,說道:“許多年了,你們跟著朕南征北戰,終於走到了今天。他日凱旋薊都,朕皆有重賞!”
文臣以徐茂公、賈詡、郭嘉、諸葛亮等四大軍師為首;武者典韋、李存孝、高寵、太史慈、常遇春、李靖、高順、張、宇文成都、陸文龍等將,一起拜道:“吾等只求為國盡忠,不求賞賜,吾皇萬歲萬萬歲……”
李翊十分欣慰,令眾人起身後,問道:“幾位軍師,孫權逃入了宛陵。謝玄那裡斷了他入建業的路,不知大家對今後的戰事有何看法?”
龐統出班,他早就等不及了。在他看來,已經不需要制定什麼戰略戰術,一路橫掃過去就行。
因此,他十分乾脆的說道:“啟奏皇上,東吳大半兵力折在牛渚。謝玄、藍玉兩位將軍接連埋伏成功,東吳所剩餘的兵馬,多算一些也就七八萬人,還是分別在各郡縣之中,無法形成一定的戰鬥力。”
頓了頓,龐統繼續說道:“故臣認為,應該雷霆之勢,分取各郡。”
李翊微微一笑,龐統這是立功心切了。想想也是,在隨軍的這幾位謀士中,龐統是最後投效大唐的,是小字輩,要是不抓住這最後的統一之戰立下一些功勳,他的軍師甚至是軍機大臣的夢想,就真的永遠只能是夢想了。
其實李翊自己也等不及了,所以,他立刻同意了龐統的建議。
不過,他還是詢問了徐茂公、賈詡、郭嘉和諸葛亮等人的意思。
幾人異口同聲的說道:“吾等附議!”
東吳已經沒有兵了,絕對的力量面前,一切都是紙老虎,三十萬唐軍一準是橫掃了。
於是,李翊派出了五路大軍。
第一路:太史慈為主將,領兵三萬,去取鄱陽郡。
第二路:常遇春為主將,領兵三萬,去取吳郡。
第三路:李靖為主將,領兵三萬,去取新都郡。
第四路:高順為主將,領兵三萬,去取會稽郡。
第五路:俞大猷為主將,率領主力艦隊,去取建業城。
而李翊自己,親自率領大軍剩下的八萬大軍,直奔宛陵城,去抓孫權。
唐軍大軍調動,距離最近的蕪湖無兵,守將謝旌立刻開城投降,沿江重鎮蕪湖收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