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此言甚善。”孫權一拂長鬚,微微頷首,陸遜的提議正中了他的下懷。
那個安撫軍心的人很機靈只是其一,他捧了孫權一下,替孫權提升了在軍中的威望才是最重要的。
有本事的人容易找,會做人的也不罕見,兩者兼而有之的才是真正的人才。亂世之中,正是用人之際,如果此人沒有問題,提拔起來做個心腹倒也不錯。
於是,孫權就說道:“此事便交給元嘆了,儘量速戰速決,功成之後,朕必不吝封賞。”
陸遜拜道:“屬下遵命。”
………………
富春城內外短暫的混亂很快結束了,山頂的戰鬥也同時到了尾聲。
奇襲的部隊確實不多,一共只有五百餘人,只有山頂守軍的四分之一。
不過,佔了突襲的優勢,來的又都是十里挑一的精銳,收拾一群烏合之眾,卻也全然不在話下。
擊潰了山頂的守軍後,奇襲部隊並沒有順勢衝下山,擴大戰果的意思,反而在山頭來回搬運著什麼,在山頂邊緣,一個簡陋的防禦陣地已經成型。
“孫權比想象中有本事得多啊,居然止住了潰勢。”郝昭探出頭,一邊向山下眺望,一邊搖頭晃腦的說著,很遺憾的樣子。
“孫權雖然沒什麼真本事,可東吳的軍隊畢竟是孫文臺和孫伯符訓練出來的精銳,不是這麼簡單就能解決得掉的。”夏侯淵很認真的答道,“好在皇上也沒指望能這麼簡單就解決孫權。看樣子,孫權已經從恐慌中恢復過來,要開始攻山了。”
“來得正好。”郝昭臉上笑容更加燦爛了,悠然道,“來了,正好打個痛快。”
………………
賈校尉單名一個華字,家世不算太高,卻也是吳郡有名的地方豪強。在當地的地位,大致與凌家相當。不過,賈華的仕途之路,卻遠沒有凌操那麼順暢,原因大抵上可以歸結為站錯了隊,沒有把握好時機。因為他最初選擇的主公,是原會稽郡太守王朗。
當初,王朗的身份地位實力,無不遠在孫家父子之上,特別是孫家父子剛剛到江東的那會兒,完全就看不出什麼前途。連塊落腳之地都沒有,補給也只能靠人襄助,豈是長久之計?
賈家能立身豪強之列,家中自然不乏有眼光之人,齊賈華本人更是善於鑽營,於是在江東群雄當中,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王朗。
結果沒多久,他就後悔了。因為孫家父子以摧枯拉朽之勢,統一了江東。就連賈華的主公王朗也被迫投降。也就是孫堅父子看在王朗有幾分名聲的面子上,沒有幹掉他。
主公都投降了,賈華這個部將自然也跟著降了。只是,降將的日子都不那麼好過。
沒能出頭,賈華倒也沒有灰心,他不覺得自己選錯了。亂世之初,佔上風的通常都是那些敢於冒險的人。
當年陳勝、吳廣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豪言,掀起了遍襲天下的風暴,掀翻了不可一世的強秦,何等的威風?何等的霸氣?最後呢?還不是因時而動,趁勢而起的劉邦撿了便宜。
東漢建國的過程,同樣可以驗證這個道理,先期稱雄一時的赤眉綠林,很快就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掀起的波浪雖然不小,但對長河卻沒造成多大影響,或者說,為後來者做了墊腳石,讓後來者得以站得更高。
所以,在賈華看來,只要沉下心尋找機會,把握機會,用心鑽營,上位的機會,終究會出現。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在苦苦等待之後,機會終於從天而降,落在了他的手裡。
在他力挽乾坤般的穩定住了大軍計程車氣後,大都督陸遜帶來了大吳皇帝孫權的命令,讓他擔任奪回富春山作戰的總指揮官,哪怕只是臨時的,卻也彌足珍貴!
賈華有信心,也有決心將這個職位保留下來,變成正式的。
因此,儘管很是兇險,但他必須打贏這一仗。
“兄弟們,敵人頂多不到千人,咱們身後有足足三萬大軍!沒什麼可怕的,殺上山,將他們碾成碎末!陛下有令,先登者,賞千金,封關內侯!擒殺敵將者,賞萬金,封鄉侯!”
東吳建國後,孫權廢二十等爵、武功爵等所謂賜爵。黃龍年間,定爵製為九等:王、公、侯、伯、子、男、縣侯、鄉侯、關內侯。王爵至男爵皆有國號、封地,縣侯以下無封地而有租稅。九等爵之外,孫權創立的名號侯、關中侯、關外侯、五大夫侯作為賜爵保留,仍無封、無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