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幹作為東吳新一代大都督,召開了上任後的第一次軍事會議。他高坐在大都督的位置上,望著堂下東吳眾將,心裡那叫一個得意。
“參見大都督……。”
東吳眾將見蔣幹這小子小輩尾巴翹到天上的模樣,雖然勉強拜了下去,心裡的火氣也跟著堵了上來。
蔣幹揮了揮手,志得意滿的說道:“起來吧!”
東吳眾將起身,左右站位,誰也不言語,一時間大帳內外靜悄悄的一片。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蔣幹知道這些大將看不起自己,想要得到他們的認可,只有顯示自己的能力和手段。
於是蔣幹琢磨了一番後,說道:“唐國的戰艦龐大,我水軍處於劣勢也是不爭的事實。本大都督有一策,可以化劣勢為優勢。”
蔣幹的話果然引起了東吳眾將的注意力,黃蓋對東吳最是忠心,立刻追問道:“不知大都督是何計策呢?”
蔣幹得意的說道:“我們大吳這些年建造了許多艦船,只是人手不夠,許多是備用的。何不將這些艦船全部拿出來,與現有服役的艦船合併在一起,或三艘,或五艘,用鐵鎖鏈連環成一艘,豈不是比唐軍的戰列艦還要大?”
原來這是蔣幹盜用那天偷聽自諸葛亮向李翊進諫的辦法,他只以為是偷聽來的,是真的,並且他自己個也琢磨了一番,感到的確是一個好辦法。
東吳眾將聞言,對此反應不一,有人覺得這辦法的確不錯,但也有人認為隱患不小。
黃蓋是東吳眾將中資格最老的,作戰經驗也最豐富,他一下子就看出了其中的利弊,站出來說道:“大都督,這個辦法的確可以提高戰艦的戰鬥力,讓小艦成大艦。可是,若是敵人火攻,可怎麼辦?”
蔣幹哈哈一笑,他一開始也是想到了這一點,還因此認為這也是李翊故意露出的計謀。後來蔣幹想通了,也就認為這不是針對他的計謀。
蔣幹說道:“我方的戰艦,將會在火計成功後出動。若是火計不成功……再拆開就是了……”
東吳眾將一琢磨這也有道理。
蔣幹察言觀色,繼續說道:“本大都督的火計成功後,那時敵人已經徹底混亂,誰還能夠燒我們的戰艦?正是發揮連環戰船戰鬥力的時候。”
陸遜將會詐降,派出火船假裝兵艦焚燒唐軍水寨。那時唐軍的戰艦都被堵在了水寨內,這時候連環大艦衝進去圍剿,才能發揮最好的作用。
“大都督深思熟慮,吾等佩服。”東吳眾將紛紛說道。
蔣幹十分得意,便將這件事情奏請孫權,孫權也同意了這件事情。隨後,蔣幹便在全國招募鐵匠木匠,開始秘密打造連環戰艦。
就這樣又過去了一段時間,時間在悄無聲息中來到了大唐武德五年的六月。
這段時間中,無論是大唐一方,還是東吳一方,都沒有再挑起戰事,雙方相安無事。
東吳沒日沒夜的窩在水寨之中,打造連環戰艦。小船五艘連線在一起,中船三艘連線在一起,而樓船兩艘連線在一起,單論其體積大小,不在大唐的戰列艦之下。士兵們在更加寬敞的甲板上行走如風。如此一來,不單單能夠規避敵人的弓矢,還能夠將本方的戰鬥力發揮到最大。
這一日,孫權十分欣慰的召見了蔣幹,一開口就是讚揚道:“愛卿呀,你這個連環戰船的主意真是太好了。若是能夠早點想出來,朕早就打贏了這場仗。”
而蔣幹卻是謙虛的說道:“陛下,唐軍的戰艦亦是擁有強大的戰鬥力,尤其是戰列艦。這個主意其實臣早就想到了,只是怕早說出來敵人有了防備。如今有那個計謀在前,臣便感到正是殺李翊一個措手不及的時候。”
孫權點了點頭,說道:“這時日也差不多了,耽擱的太久,就怕出現變化。你看派誰去李翊那裡詐降好呢?”
對此,蔣幹早就有了人選,立刻說道:“讓前將軍呂範去,呂範與陸遜關係好,口才也好,讓他去說,成功的機會更大一些。”
本來,蔣幹最初是屬意魯肅的,他知道自己這個大師兄的智謀,絕對是僅次於他自己、周瑜和陸遜,但是魯肅這個人為人太過方正,不善於說謊,讓他去詐降的話,恐怕會很輕易的被人識破。考慮來考慮去,蔣幹最終選擇了前將軍呂範。
就這樣,孫權從後方調來了呂範。
當呂範得知孫權、蔣幹、陸遜三人是在用苦肉計,欲意詐降李翊的時候,大為震驚。呂範乃是東吳重臣,官至前將軍,忠心耿耿,得知實情後,立刻拍著胸脯,接下了去李翊那裡獻詐降書的任務。
………………
江北的歷陽城外唐軍中軍大營,中央御帳。
當李翊得知陸遜被打入天牢後,唏噓不已。孫權那小子,還真是好好的向他詮釋了一番什麼叫天心難測啊。可惜的是,這樣的事情,他真的做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