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頃,九位軍機處軍機大臣帶隊,百官來到了唐王宮正殿。
二十四位各軍團統帥,十一州二都護府的刺史都護,這些各地文武大員,獲得唐王詔準進京述職後,難得匯聚在了一起。再加上留在薊城的大員,真正是人才濟濟,氣勢壯闊。
徐茂公作為首席軍機大臣,自然是被眾人重點關注的,大家圍住他,七嘴八舌的問道:“茂公,大王的意思如何?”
徐茂公笑道:“大王不會拒絕的。”
眾人心裡也是這麼想的,試問這天下,誰能夠抵擋稱帝的誘*惑?
百官們各找熟悉之人議論,得到的結論也是如此。
一會後,唐王親衛大將典韋到了,喊道:“唐王駕到。”
唐王府並沒有太監這種生物,而侍奉兩位王妃和諸位夫人的,也都是從民間挑選的身家清白的女官。所以,典韋在充當李翊貼身親衛大將的同時,還充當著大內總管的角色。
隨著典韋的這一嗓子,原本嗡嗡的大殿,頓時只剩下腳步聲。文臣以徐茂公為首,武將以岳飛為首站位後,殿中針落可聞。
腳步聲再次響起,李翊匆匆的趕了過來,百官一起行肅拜之禮,道:“唐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漢朝的時候,上朝沒有行跪禮的規定,李翊在稱王之後,朝會時依然規定不用行跪拜之禮。李翊認為,正是因為跪禮的盛行,讓漢人的骨頭軟了,這也就有了蒙滿二族的入主中原。李翊不希望這樣的事情出現,所以他明文規定,除了祭拜天地以及祖先等特殊情況,禁止行跪禮。
李翊走上寶座王臺高坐,望下去的時候,右側有岳飛、關羽、趙雲、張飛、張郃、李靖、呂布、太史慈、徐達、常遇春這樣的大將,左側有徐茂公、劉伯溫、賈詡、荀彧、寇準、田豐、郭嘉、荀攸、司馬懿、諸葛亮這樣的名臣,國家氣象極盛。
他不禁回想過往,直如一場夢,愣了一會神後,這才道:“都起來吧。”
百官起身,文臣第一的徐茂公出班奏道:“天命不於常,惟歸有德。漢道崩殂,世失其序。大王登位以來,德布四方,仁濟萬物。今有百官請命,萬民上書,請求大王能夠順大禮,饗萬國以肅承天命。”
徐茂公說完勸李翊登基稱帝的進表後,百官又一次齊呼道:“請大王順天命,登基稱帝!”
李翊十分欣慰,他這麼多年兢兢業業,勵精圖治沒有白費。如今萬民來朝,百官歸心。
來到東漢,李翊最大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面南稱帝,此刻心裡美滋滋的。然而,李翊不是從長輩手中繼承皇位,而是被天下萬民推舉。古有周禮,按照禮制,被推舉的人必須要拒絕來表達自己的謙虛。
如今,雖然劉協還在漢室天子的位置上,但是漢室的威嚴已經喪盡,帝位對於李翊來說已經唾手可得。
既然已經沒有了任何障礙,那麼為什麼不拒絕一番,表達自己的謙虛呢?
於是,李翊起身道:“聖人云:天命有常,惟有德者居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故天命又是無常,惟眷有德之人……”
李翊表述了自己的想法,大致意思是說:你們勸孤王稱帝,孤王十分欣慰。然而,孤王在如今的位置上,做起事情來已經十分勉強了,有些力不從心。若是登基稱帝,恐怕不稱職。你們應該挑選一個更加有德才之人,孤王一定會盡心輔佐他,為天下帶來太平,讓國家繁榮昌盛。
………………
朝會結束後,百官便將軍機處主事的軍機大臣們圍了起來。
對於李翊拒絕,徐茂公是有準備的,看百官中有人心浮氣躁,便說道:“大王推辭,我們可以再一次勸進。你們回去等待訊息,軍機處會再一次釋出號召,那時候我們再一起勸說大王登基。你們這一段時間不要心浮氣躁,好好完成手中的工作,為大王登基帶來好的氣象。”
百官聞言放下心來,各個回去工作了。
徐茂公又對岳飛、關羽、趙雲和張飛等人說道:“四位將軍,各部兵將的事情需要你們來負責,我們互通有無,保證大王登基的過程中一切順利。”
四人聞言抱拳道:“請軍師放心,百萬唐軍,只為大王而戰!”
徐茂公等人聞言皆點頭,他們從來沒有懷疑過軍隊對李翊的忠心,就像他們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的忠心一樣。便是天塌下來,他們也會站在李翊的身後,跟他一起逆天。
回到軍機處後,徐茂公召集諸位軍師開會。
徐茂公首先說道:“大王拒絕,我們也是考慮到了的。三日後,我們再一次聯合百官入宮勸進,諸位以為如何?”
劉伯溫、荀彧、荀攸、田豐、郭嘉、寇準、司馬懿和諸葛亮等人紛紛表示贊同。三辭然後接受,天下人就會知曉唐王的謙德,這對一位帝王的聲望是很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