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沉默了一會兒,無奈的說道:“這麼說,北疆軍有可能登上城樓了?那你有何對策?”
“立即築造傅堞。”審配想了一下說道,“城牆四周是環城路,這條道路和與城內各條大道相連。只要北疆軍衝進來,城池必失,所以我們應該在這條環城路後修築一道夯土矮牆,就是傅堞,形成城中之城的防禦格局。然後再在傅堞前挖掘一道壕溝,內塞柴草。一旦敵軍入城,即引燃柴草形成火牆。這樣,我們就能據此火牆和城牆上的軍隊互相配合,裡外夾擊,把敵軍誅殺於環城路上,再次把敵人趕出城。”
“好,就按你說得辦。”袁紹斷然說道,“磚石如果不夠,就把皇宮的院牆拆了。”
眾人大驚,袁微立即勸阻道:“本初,城內民居多得是,你為什麼要拆皇宮院牆?”
“哼……李翊如果把我逼急了,我就把皇宮一把火燒了。”袁紹冷笑道,“我倒要看看,到底是他狠,還是我狠?”
………………
第二天,北疆軍在西城戰場上用了整整一天時間,攻佔了第三道護城壕,逼近了護城河。
第八天,北疆軍攻佔了西城戰場上的五道護城壕,但此刻北疆軍還是沒有找到奪取制高點的辦法。雖然投石車、連弩車、臨車上的強弓手竭盡全力,但因為無法有效壓制敵軍的射擊,北疆突擊部曲的傷亡越來越大,不得不暫時休戰。
五月初十,北疆首席軍師徐茂公風塵僕僕的從長安趕到了行轅。李翊和徐茂公談到了洛陽攻堅一事。
“茂公,你可有攻克洛陽城的辦法?”李翊問道。
“我有一個很笨的辦法,但肯定是最有效的辦法。”徐茂公笑道,“主公,如果我們在西城戰場上集中五千臺投石車,輔以兩萬臺連弩車和六萬張強弓,日夜轟擊洛陽的雍門,洛陽城能堅守多久?”
李翊眼前一亮。
李翊隨即召集岳飛、張飛、徐達、李靖、高順、太史慈、謝玄、李光弼、張燕、于禁等北疆大將和司馬懿、諸葛亮、徐庶、蔣濟等謀士議事。
徐茂公把自己的攻擊之策做了一番解釋。
洛陽城防守嚴密,用目前的辦法強行攻擊,不但將士們的傷亡巨大,所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時間都非常驚人,無論是朝廷還是北疆軍都承受不起。如果繼續這樣打下去,朝廷和北疆軍極有可能被洛陽城活活拖垮。
扭轉目前被動局面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同時利用各種辦法把敵人的優勢轉化為劣勢,繼而改變雙方的攻守實力對比,擊敗敵人,攻佔洛陽。
我們的優勢是什麼?高昂計程車氣,充足的兵力,強悍的軍械,充足的糧草,還有時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包圍敵人,困死敵人,拖垮敵人。
如何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要想長久保持高昂計程車氣,僅靠主公親臨解決不了問題,我們必須解決將士們切身利益問題,讓他們安心待在前線,願意為攻克洛陽而奮勇殺敵。
將士們的切實利益問題包括朝廷的賞賜和犒勞,包括對陣亡將士們的撫卹,包括恢復和保持他們的體力,而最重要的是讓他們的家人過上好日子。新年的時候,我們可以讓部分將士回家看看,讓他們把親人平安和日子美滿的訊息帶回來,以此激勵和鼓舞將士們繼續奮戰。
至於兵力。我們有二十三萬大軍,足夠了。但民夫呢?民夫能否保持充沛的體力,能否把各類物資運到洛陽,直接關係到大軍的戰鬥力。
從打洛陽外圍開始到現在,朝廷前前後後徵調了大約一百萬民夫,他們一直跟隨大軍征戰,已經疲憊不堪。持續徵調民夫,會嚴重損害國力,會讓朝廷財賦收入減少,因此我們要在徵調民夫過程中立即實施輪換制,一來可以削減民夫數量,二來可以保持民夫的體力,三來也能適當減少對國力和財賦的損害。
目前大軍軍械的數量顯然不能滿足攻打洛陽的需要,我們需要更多的軍械。五千臺投石車、兩萬臺弩車、六萬張強弓是最基本的數量,但由於我們事先沒有估計到攻打洛陽的難度,各類軍械數量沒有滿足這個基本要求。所以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們要命令各地軍械作坊日夜趕製,同時從各地要塞關隘和武庫大量徵調。
大軍的糧草已經不多了。但秋收結束,明年春收結束後,各地的糧食會源源不斷地運到洛陽,但城內的敵軍卻沒有補充,他們的糧會越來越少。
我們圍攻洛陽的時間取決於我們能否堅守洛陽外圍。只要我們牢牢守住洛陽外圍,擋住叛軍的救援,我們就能一直打下去,所以時間問題,我們無需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