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軍的撤退,讓曹操等人面臨一個艱難的抉擇,要不要繼續北上追擊?
繼續北上追擊危險太大。
從五月中旬開戰到現在,北疆軍都是利用城池和河流予以阻擊,沒有和聯軍面對面的打一場大戰,損失極小,幾乎可以省略不計。
尤其是強悍的北疆鐵騎,除了在朋亭偷襲了一次荊州軍外,至今連個影子都沒看到。北疆軍的目的顯而易見,李翊不願和聯軍決戰,他還在耐心的尋找機會。這頭猛虎正把自己掩藏在黑暗的樹林裡,準備發起雷霆一擊。
放棄繼續北上是不可能的。目前各路大軍剛剛打到冀州南部,沒有太大損失,北上討伐李翊和佔據冀州的目地都沒有實現,必須要打。
戰局發展到這個地步,最好的辦法就是督請袁紹趕到甘陵城和聯軍會合,然後集結三十七萬大軍向冀州中部全力猛攻,但鄴城方向有十餘萬北疆軍精銳,雖然袁紹把他們牽制住了,但他們也同樣把袁紹牽制住了,雙方誰都無法動彈。
這時,一個驚人的訊息送到了聯軍大營:馬超叛亂,他聯合韓遂、張遼正在攻打長安。
這個訊息是留守兗州的程昱送來的。程昱在信中說,這個訊息早在本月初已經傳到關東,但可靠性很低。因為馬超如果叛亂了,他父親馬騰和西涼鐵騎勢必全軍覆沒,馬超不是白痴,他無論如何也不敢行此忤逆之事。程昱認為這是河北的離間計,而袁紹之所以隱瞞不保,顯然是馬騰,擔心曹操等人對馬騰不利。
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河北為了擊敗北征軍,已經無所不用其極了。
河北這個並不高明的離間計似乎沒有任何作用,不過,它倒是給了我們一個重擊袁紹的機會,我們可以在這個離間計的基礎上再施一次離間計,計中套計。
我們先把這個訊息秘密透漏給馬超,讓馬超疑神疑鬼,對袁譚產生戒備,然後在適當的時候誅殺馬騰,逼反馬超,讓關中大亂,迫使袁紹無力進軍中原。
這樣一來,我們就無須顧忌袁氏兄弟了。
我們現在之所以不敢大膽殺進冀州,就是擔心袁氏兄弟可能要趁著我們和北疆軍決戰的時候偷襲中原。如果袁紹陷進了關中叛亂,那麼以袁術一人之力和我們爭霸中原,純粹就是自尋死路了。
這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嗎?
在此雙重離間計的保障下,主公可以放下所有包袱,竭盡全力攻打冀州。如能打下冀州,主公則同時擁有河北和中原兩地,如此霸業可成。
曹操看完程昱的書信後,思考了很久。
對他來說,北征的首要目的並不是佔據冀州,而是重創李翊,消耗袁紹、劉表、袁術等人的實力。只有各方實力此消彼長之後,自己才能得到生存和發展。
袁紹這幾年發展太快,如果他不是有心要割據自立,不是和袁術明爭暗鬥,自己早已俯首稱臣了。
但也正是因為袁紹和李翊一樣,竟然圖謀篡逆大漢社稷,竟然要稱霸天下,竟然要消滅所有的對手,所以自己不得不奮力抗爭。
然而,大漢走到今天,天子和朝廷的威信已經蕩然無存,靠一人之力根本無法力挽狂瀾。這個時候,無論是為了天下蒼生,還是為了自己的生存,都必須要選擇一條正確的路。
但是曹操很清楚,依他目前的實力,輔佐天子中興大漢無疑是痴人說夢,最現實的就是割據一方,先建“桓、文之功”,後圖王霸之業。
曹操的勢力位居中原四戰之地,四周都是其它諸侯虎視眈眈。在這樣的環境下,不要說發展了,連生存都很困難。
曹操之所以要聯合公孫瓚、劉備建立三家聯盟,除了對抗李翊和袁紹,給自己爭取發展的時間之外,其真正的目的是要變三家為一家。公孫瓚也罷,劉備也罷,在曹操看來,遲早都要成為他霸業的犧牲品。
今天的北征大戰,正是曹操走向霸業的第一步。
在曹操的心中,北征大戰最理想的結局是,李翊遭受重創,幾年內無力渡河南下;袁紹實力大損,幾年內無力東進中原;公孫瓚和劉備被打得奄奄一息,只能向他俯首稱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