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詳細分析了己方的諸多不利因素。
大軍連續和黃巾軍激戰,將士們非常疲勞。十萬從黃巾軍俘虜中徵募計程車卒沒有經過修整,軍心極度不穩。雖然我們用錢財籠絡了一部分人心,但這些人畢竟都是燒殺搶掠了兩年之久的蟻賊,他們隨時都有可能叛亂,甚至存在著倒戈一擊的危險。
大軍糧草軍械嚴重不足。雖然我們繳獲了黃巾軍大量的糧草輜重,但數量實在有限,無法支撐十幾萬大軍的需要。
另外,幾十萬隨軍民夫基本上都是過去跟隨黃巾軍南征北戰的流民,他們也要吃的,我們暫時供應不起。這種情況至少一個月後才能得到改善。一個月後,搶佔渤海郡的軍隊會把糧食和軍械陸續送來。
但即使這樣,糧食和軍械也是遠遠不夠。我們將近有十四萬大軍,這個數字太龐大了,我們養不起。
還有最重要一個原因,假如我們打敗了怎麼辦?劉備看著公孫瓚欲言又止。
這幾年來,他辛辛苦苦的經營著平原郡,好不容易積累了一點兒實力,可去年討伐董卓的一戰,卻將他之前多年的努力都葬送掉了。好在平原郡的地盤沒有丟,他再次回到平原郡,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終於又拉起了一萬人馬,算是勉強恢復了一些元氣。
這次靠著公孫瓚強悍的實力立了一個蓋世奇功,他原以為自己的命運可以改變了,誰知道公孫瓚突然決定要趕走袁紹攻佔冀州。
公孫瓚這個決定讓他很吃驚。但仔細想想,公孫瓚的舉動雖然很驚人,卻也是一個無奈之舉,甚至也可以說是一個明智之舉。
河間國被冀州的中山國、鉅鹿郡、渤海郡以及幽州的涿郡所包圍,而如今驃騎大將軍李翊明顯是想要拿下冀州,這樣一來,河間國就是完全被驃騎大將軍的地盤給包圍在中間了。如果公孫瓚再回去,不要說建什麼千秋功業了,將來生存都成問題。
如今天下已經大亂,袁紹大搖大擺地趕走韓馥自立為冀州牧,劉表偷偷跑到襄陽說自己是荊州牧。而曹操啥都沒有,但也堂而皇之的佔據了沛國。驃騎大將軍更是驕橫跋扈,把手伸到了豫州,把孫堅、許靖、周昂等人統統打出了陽翟城。
既然這些名震天下的大人物都可以置社稷黎民於不顧,肆無忌憚為所欲為,建下蓋世奇功的公孫瓚為什麼不行?難道他就應該窩在河間國那個地方等死不成?
劉備為公孫瓚不平,也為自己不平。自己第一次跟李翊見面的時候,兩人都是白身。可八年多時間過去,李翊已經是驃騎大將軍了,而自己才僅僅是一個平原太守,這還是託了太傅劉虞的看重,否則這個平原太守都坐不穩。
如今這世道越變越厲害,大家不是靠功勞去升官,也不是花錢去買官,而是看誰的拳頭硬去搶官。誰有實力,誰能搶到一塊地方,誰就有錢有勢,現在就連黃巾軍的首領都知道自己給自己封個將軍。
打就打吧。自己雖然是平原太守,說起來也是兩千石的大官,但是沒多少實力,在公孫軍里根本說不上話,如果不是公孫瓚給面子,自己連進大帳的資格都沒有。
公孫瓚真要是把冀州打下來了,那他實力飆升。憑著自己跟他的同學關係,自己說不定也能跟著多搶幾個郡國,而不是再苦苦的守著平原郡這一郡之地。
有了地盤和實力,公孫瓚和自己才有資格和董卓、李翊、袁紹這些人談談拯救社稷,挽救蒼生的天下大事。
然而,事情瞬間再起驚天波瀾,北疆軍猶如一頭藏匿多時的豹子,突然出現在自己眼前。
冀州對北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李翊這兩年如果沒有長公主坐鎮泉州,沒有那兩道天下皆知的先帝遺詔的羈絆,沒有董卓和洛陽的牽制,估計早已露出獰猙面目,張開血盆大口,一口把冀州吞了。
劉備敏銳地感覺到,公孫瓚這頭桀鴦不遜的白馬,在袁紹那頭老狐狸的誘惑下,一頭撞進了老虎的狩獵區。
公孫瓚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