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搖搖頭,許多事牽扯到朝廷的重大決策,說出來,一旦洩密,冀州和洛陽無論那一邊出了問題,損失都非常驚人,對北疆和社稷的危害都顯而易見。
“事情太複雜,無法解釋。怎麼解釋,最後都要牽扯到國政上來,我們承擔不了這個責任。”李靖掃視眾人一眼,嚴肅地說道,“諸位跟著主公征戰天下,主公是什麼人,你們心裡應該非常清楚。公孫瓚算什麼?他能和主公相提並論?你們是相信主公,還是相信公孫瓚?”
李靖指著徐晃,大聲問道:“我問你,你相信誰?你不相信朝廷,不相信聖旨,可以,我理解,但你不能不相信主公。”
徐晃猛地站起來,大聲說道:“公孫瓚的確不算什麼?他那十萬大軍也不算什麼?將軍要我現在殺過馬頰河,我絕不皺眉,但主公和大漢比起來,孰重孰輕?主公如果要禍亂社稷,我們也跟著他傾覆大漢嗎?”
“你……”李靖七竅生煙,不知說什麼好了。
“公明說得好。”鮮于輔舉手說道,“對面是十萬大軍,這是一場死戰。我們可以死,可以為大主公而死,可以為大漢而死,但我們要死得明白,不要死了,還背上一個逆賊的罪名。”
“子弼,你今天怎麼了?”賈詡一把按住作勢欲起的李靖,背對諸將衝著他連連搖手。同時,賈詡也在心裡面暗暗佩服主公的先見之明。他正是因為擔心眾將心中不服,這才派了自己前來。現在看來,主公的這種擔心並不是多餘的。
賈詡考慮良久,毅然說道:“簡單說說吧,我們必須要解釋一下。明天冀州府的沮授和逢紀要來,如果出了什麼事……”
“說兵事,不要說政事。”李靖無奈點頭道。
………………
大帳四周的巡哨增加了數倍,一層又一層。
大帳內鋪開了一張巨大的地圖,賈詡站在地圖上,詳細解說了未來數月內,北疆軍兩線作戰的具體計策。
賈詡說道:“按照主公以及諸位軍師的商議得出的結果,以洛陽為中心的戰場是個誘餌,目的是牽制董卓、袁紹、袁術和各地州郡的力量,其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大軍籌措足夠的糧草。”
“北疆大軍需要這麼多的糧草就是為了打冀州。這次主公在兩個戰場動用了十餘萬大軍,而單單是冀州戰場就有十萬大軍。雖然冀州和荊、豫兩地都答應給我們提供糧草,但數量不大。因為他們不知道主公已經從塞外徵調數萬步騎大軍南下了。”
“另外,我們和袁紹、袁術,還有各地州郡的關係隨時會破裂,如果他們突然切斷了大軍的糧草供應,我們攻佔冀州的企圖可能會失敗,會前功盡棄。所以,北疆需要足夠的糧草儲備,需要足夠供應十餘萬大軍半年用的糧草。”
賈詡雖然極力說兵事,但透過複雜的兵事籌劃,朝廷的目的是什麼,也呼之欲出了。朝廷把振興社稷的根基放到了河北。
朝廷現在有北疆,如果再打下冀州,那黃河以北就盡在掌中了。
可是,問題隨之而來,想要打下冀州,勢必要跟公孫瓚翻臉,因為公孫瓚的地盤現在也都在冀州呢。不跟公孫瓚打一場,怎麼打下冀州?更何況,之前佔領常山國和中山國,其實已經是跟公孫瓚撕破了臉皮,畢竟,這常山國和中山國都是公孫瓚的人控制著的。北疆軍跑過去把地盤搶了過來,公孫瓚心裡面會舒服嗎?
而且,統一了黃河以北地區,又跟幽州牧劉虞成了鄰居。
劉虞因為上次皇統風波一事被迫離開了朝廷。但因為劉虞“真命天子”的身份,再加上公孫瓚的十餘萬大軍,劉虞和公孫瓚對當今天子和社稷安危就形成了巨大的威脅。
劉虞一日不死,這個威脅就一天存在,所以……
賈詡看看圍在四周的眾將,然後重重一腳踩在了磐河上,沉聲道:“此人必殺。”
眾將望著賈詡的那隻腳,暗自震駭。
公孫瓚就算沒有任何罪,沒有率軍南下,沒有佔據冀州之心,他也要死。
劉虞尊奉當今天子,反對重建皇統,但由於韓馥、袁紹等州郡大吏利用他的宗室身份和一些荒謬的讖緯之言,要擁戴他為皇帝,把他推進了皇統之爭,推到了死路上。
在讖緯盛行的當代,一個不是天子卻具有“真命天子”之運的人,對天子和朝廷來說,意味著篡逆和叛亂,這種人是無論如何不能留的。
劉虞如果因為“謀逆”之罪被殺了,他的門生故吏必將遭到清洗。所以劉虞雖然不想做皇帝,但他的門生故吏們並不一定這麼想。
袁紹和討董聯盟的州郡大吏們因為誣衊當今天子不是先帝所出,極力主張廢黜當今天子,要重建皇統,所以他們和當今天子,和朝廷處於對立狀態。如果他們不能重建皇統,等待他們的將是九族盡誅之禍,所以他們肯定也不會放棄,還要尋找機會擁戴劉虞為帝。(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