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武安國沒有說話,太史慈卻是開口了,他站出來說道:“主公,昔日孔使君曾有恩於我,今日他有難,不可不報。慈願替主公走一遭,一來不致讓主公落了見死不救之罵名,二來也算是報答當初孔使君對我的恩情。”
聽了太史慈的話,李翊頓時有些傻眼了。看來,這歷史的慣性還真是強大啊。就算是現在太史慈到了自己的手下,依然還是捲進了這次事件。
見李翊沉默不語,太史慈還以為李翊是擔心損兵折將,他馬上說道:“慈隻身前往,並不會導致大軍損失。”
李翊擺手道:“不妥。既然子義決意前往,那你就帶本部人馬一起前往吧。”
“漢升,文長,你二人入我軍中,還沒有經歷大戰,如今這個機會卻是正適合你二人發揮,你們就率領本部人馬,與子義一道,做子義的副將,同去青州解圍。”
“……喏。”黃忠和魏延微一遲疑,但最終也沒提出質疑。
………………
太史慈和黃忠、魏延二人帶著三千鐵騎,沿著淄水河谷快速北上,很快就趕到了泰山郡東方門戶萊蕪。
一路上,魏延和黃忠對於太史慈都是言聽計從。這主要是因為三人的身份,太史慈雖然名氣不大,但畢竟是李翊的親衛大將,黃忠和魏延兩個純新人,自然是不敢怠慢的。
到了萊蕪之後,太史慈把黃忠和魏延兩人叫來,商議救援孔融的計策。
太史慈從地上撿起幾塊石子,一一擺在了樹樁上,對黃忠和魏延二人說道:“這仗其實好打,我去北疆雖然已經有好幾年了,但對於青州的情況還是比較瞭解的。這次行動,我至少有八成以上的把握,兩位請看……”
太史慈指著地圖上的臨淄城,對黃忠和魏延二人說道:“這裡是臨淄,青州黃巾軍的主力都在這裡,圍攻青州牧劉虞。他們的舉動有些怪異,明知道打不下臨淄,還是圍著不放鬆,我總覺得有些古怪,這股賊的勢力太大,我軍兵少,且不去理會他……”
太史慈的手指在地圖上滑動,來到另外一個地方,說道:“從臨淄向東二百四十里是劇縣,本來是從萊蕪通往都昌的最佳路徑,但劇縣已經被黃巾賊佔據了,如果一城一地的打過去,等到秋天,也未必能打到都昌……”
“某的意思是,我們一路向北,從這裡穿過去……”太史慈用手指在兩塊石子的中間劃過,將一個極其大膽的計劃展示出來,“到達益國之後,再轉向東進,突襲都昌城下的賊軍,一舉擊破,如何?”
他抬頭看著兩位新結交的同袍,眼神略有些不安。雖然加入北疆軍已經五年了,但是他作為李翊的親衛將領,一直都是跟隨李翊,像是這種獨力領軍作戰的機會,卻是從來沒有過。
現在,他提出的這個計劃極其冒險,變數很多。在北海淪陷大半,找不到補給的情況下,一旦中途遇阻,或者突襲不下都昌城下的賊兵,這支輕騎就會陷入死地。
要是北疆軍中的其它將領,太史慈有很大把我勸說他們服從自己的計劃,畢竟大家知根知底,可黃忠和魏延卻不一定了,畢竟他們才加入軍中不久,對自己恐怕還不夠信任。
然而,他很快發現,自己的不安是多餘的,魏延和黃忠臉上都露出了笑意。
“哈哈,俺就說嘛,一直聽說主公喜歡兵行險招,子義的脾氣跟主公一模一樣,要是主公在這裡,肯定也會這麼指揮,就這麼著吧!”魏延拍著太史慈的肩膀,大笑道。
黃忠也說道:“主公說我的部隊叫做特種部隊,這特種部隊作戰,自然要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子義此計,甚合我意,就這麼定了。”
太史慈見狀,胸中豪情頓起,朗聲道:“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慈不才,這些年一直跟隨在主公身邊追亡逐北,滅遼東諸胡,征服了強大的鮮卑人,大風大浪都過去了,還怕這小小的黃巾軍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