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有了?”李翊的效率讓眾人震驚,才到達泰山一天,連泰山的情報還沒收集全,就已經有了攻略青州的計劃,這是什麼速度啊?
李翊笑道:“只是個大概的計劃,要做的準備很多,遠談不上具體實施……目前掌握的情報顯示,青州很亂,青州賊軍都是本地人,對地理更熟悉,接戰不利,隨便找個山林一鑽,我軍就無可奈何,強行追擊,又容易遭遇埋伏……再加上收復的地方又要駐守,貿然進軍的話,別說兩萬大軍,就算二十萬大軍也未必夠用。”
他豎起一根手指,沉聲道:“所以,最好的辦法不是主動攻進青州,而是引蛇出洞,在我們預設的戰場跟他們作戰。”
丁原遲疑的問道:“引到泰山來?能成功嗎?”
“就算我們不引,他們遲早也是要來的。”李翊用很確定的語氣說道,“先前黃巾雖然猖獗,但很少攻打郡城,更別提州城了,因為他們沒有攻城器械,拿堅城厚壁一點辦法都沒有。可是現在,他們已經開始圍攻臨淄了。諸位覺得這說明什麼?”
剛剛加入李翊軍中不久的徐庶首先開口道:“要麼是他們的實力和胃口已經足夠大,要麼就是他們的補給已經出現短缺,亦或二者兼而有之。”
他是新人,年紀又最小,自然只能做那引玉的磚頭了。
徐庶回答得很流利,然後話鋒一轉道:“可是,主公,就算如此,青州黃巾可以選擇的路線也很多,比如渡河去冀州,或者從濟南國攻進濟北,進而攻略東郡,與黑山賊匯合,你怎麼能確保讓他們來泰山?”
微一停頓,徐庶又補充了一句:“主公的戰略雖然沒錯,但青州黃巾的數目何等龐大,一旦開始移動,憑目前的兵馬能否戰而勝之,並聚而殲之?”
李翊笑道:這個嘛,就要大家一起動動腦筋了。目前做的佈置採取的是雙管齊下的套路,一方面整軍備戰、安頓內部,另一方面健全諜報系統,並以之向青州滲透……”
如今李翊雖然只帶了六千鐵騎,但是軍中卻是猛將如雲,謀士如雨。武將方面,典韋、太史慈、宇文成都、陸文龍、黃忠和魏延六員大將,個頂個的厲害;而謀士方面也是絲毫不弱,甚至更強,徐茂公、劉伯溫、郭嘉和徐庶,哪個不是最頂尖的謀士?
現在李翊的計劃就是用徐茂公等人制定作戰計劃,然後由麾下大將去執行。
原本的典韋、太史慈、宇文成都和陸文龍已經在軍中各有負責,倒是新近加入大軍的黃忠和魏延,要進行明確安排。
李翊看向黃忠,說道:“漢升,我本來想讓你去統帶弓弩兵,後來想想,覺得有些大材小用……”
把武將招入麾下,不能就那麼放著,要用起來才行。只是有個問題很麻煩,那就是李翊現在帶在身邊的力量有限,並不能為黃忠和魏延做最終安排。
最合適黃忠的位置,似乎是統帶弓弩手,但見識過真正的會戰之後,李翊的想法已經改變了。在會戰之中,弓弩手其實不是獨立成軍,而是作為陣列戰的一個重要環節而存在的。
軍隊中的弓弩手講求的不是射術精準,而是要求號令劃一,發動齊射時,對指定的目標區域造成最大的打擊。讓黃忠去統帶弓弩手,就等於將這位名將放在普通校尉的位置上,浪費資源。
黃忠不動聲色的聽著,他心中有傲氣,不願落於人後,同時他也相信名震天下的驃騎大將軍,相信對方費盡心思的招攬了自己,不會將自己擱在一邊不予理會。
實際上,他自己也很猶豫,不知道自己在北疆軍中到底如何定位,因為北疆軍中的猛將實在是太多了,而他又是來的最晚的兩個之一。
所以,對李翊的安排,黃忠未嘗不是充滿了期待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