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之間,是大片的丘陵,算不上什麼天塹,但也極大的增加了大隊人馬行軍的難度。
泰山郡雖然很大,卻只有中部泰山腳下,至東北部的萊蕪,即汶水流域的長條形地帶屬於平原,也是菁華之所在,其他地方都是真正的窮鄉僻壤,沒什麼油水可撈,黃巾自然不會有大舉出動的興致。
而萊蕪與青州的齊國接壤,齊國是青州治所臨淄所在,是青州相對最為安定的地方。正因為這幾層遮蔽,所以,泰山郡雖然地處要隘,卻一直沒有經受過太大的戰亂。
除了地理方面的因素之外,泰山本地的人文也是重大因素之一。
齊魯之地是孔孟之鄉,同時也是出了名的民風彪悍的地方。
《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載:“齊帶山海……民勇於持刺,故多劫人者。”
持刺劫人,就是持刀劫掠,做沒本買賣了,由此可見,後世山東響馬的歷史,是悠遠流長的,在太史公的時代,就已是大名鼎鼎。
所以,青州賊雖多,但泰山賊也不少。而且泰山賊跟青州一盤散沙的情況不同,他們是有統一的頭領,接受統一號令的。
同樣是賊,但有組織的肯定比沒組織的厲害,泰山賊的主要勢力範圍,在泰山郡東部,起到的遮蔽作用,比高山丘陵還大。
“泰山賊?他們不是黃巾?”如何區分黃巾和各地的賊寇,是個相當複雜的問題,李翊一時也搞不太明白。
“不但不是黃巾,而且應該算是朝廷的正規軍,比如嘯聚蒙山一帶的臧霸、孫觀等人,他們佔據了琅琊國的開陽,擁兵數萬,徐州陶使君就加以招撫,保舉霸為騎都尉,任由其在琅琊國自行其是,儼然與諸侯無異。”
“除了臧霸、孫觀這些已經成了氣候的,各地零散的山賊還接受募集,濟北相鮑信那兩萬大軍,就是這麼募集而來的。丁某聽說,當日鮑信招兵離境後,泰山郡內氣氛為之一清,許久不見盜匪,幾乎達到夜不閉戶的境地……”
李翊聽得津津有味,不到實地到某個地方走一走,深入瞭解,就不會知道這些地方的特殊情況。
泰山郡依靠本地的賊,擋住了外地的賊;徐州的陶謙則依靠外地的賊,擋住本地加外地的賊,同樣都保得一方平安。
這些賊,自己是不是也能利用呢?臧霸、孫觀,在歷史上似乎沒什麼名氣,但依照丁原的說法,陶謙任由此人佔據了琅琊國,還加封了官職,似乎也是個很了不得的人物呢。
正沉吟間,前方的隊伍忽然傳來一陣歡呼聲。
李翊循聲望去,遠方,泰山巍峨雄偉的身影雄踞天際,讓人為之氣奪。
士卒們的歡呼並不是因為看到了美景,而是因為目的地就在眼前,漫長的旅程,終於結束了。
奉高城,位於泰山以東四十里左右的地方,處於泰萊平原的最中心。此地三面饒水,東面是瀛汶河,南面是牟汶河,西面是石汶河,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是泰山郡最富庶的地方。
當年漢武帝封禪泰山,一眼就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因此命名奉高,並在此建立了行宮和明堂,多次在此地駐留。
正因如此,這個本來沒什麼名氣的小縣城,才一躍成為了大漢王朝東方的名城,甚至有過東方第一城的的美譽。
得到李翊跟公孫瓚的大隊人馬到來的訊息,奉高城一下就陷入了沸騰,人們放下手中的活計,紛紛湧出城門,翹首以盼,大有萬人空巷,夾道歡迎的架勢。
名震大漢的驃騎大將軍來了,這可是一個征服了遼東和大漠,在二地開闢了兩個新的州級行政區,相對於是以一人之力打下了另一個大漢國疆域的牛人,可謂是功蓋衛霍,在大漢國曆史上絕對是前無古人。
任何時候,開疆拓土的功勞都是最大的,也是最能讓民眾喜悅並且銘記的事情。李翊以一人之力,在大漢國內部風雨飄搖的頹境下,取得了這樣的功績,就更加難能可貴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