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就在酸棗大營的聯軍拔營前往虎牢關的時候,盟主袁紹接到了前線傳來的訊息:孫堅大敗。
袁紹大驚,急忙命令大軍加快速度,火速趕往虎牢關。在半路上,大軍接到了率領殘兵敗將後撤的孫堅。
孫堅見大軍趕來,又才跟在後面,重新回到虎牢關下。
十八路諸侯的大軍在虎牢關前紮下大營,將近三十萬大軍的營帳接天連地,氣勢頗為驚人。
中軍大帳中,十八路諸侯升帳,商議攻打虎牢關之事。
袁術便對李翊使了個眼色,李翊微微一笑,暗豎大拇指。
就在這時,大帳闖入一人,正是孫堅。就見他怒不可遏,手持古錠刀一指袁術,怒斥道:“袁公路,枉我孫堅一直把你當好兄弟,事事聽命於你,你就是這麼對待兄弟的?我在前方率領大軍拼死廝殺,你特麼的不發糧草,導致我軍大敗,損兵折將,納命來!”
說完,他持刀便向袁術砍去。
孫堅狼狽奔逃了一夜,被聯盟兵馬接住,這才得以收攏敗兵,之前收編的王睿和張諮的人馬全部沒了不說,連這些年來跟隨他南征北戰的本部人馬也折損了兩三千。這些人馬可是自從他起兵討伐黃巾以來,就一直跟隨他征戰的啊,他們沒有死在討伐黃巾的戰場上,也沒有死在西疆討伐叛逆的戰場上,更沒有死在荊南討伐山越的戰場上,如今死在了距離洛陽不過兩百多里的虎牢關下,他怎能不怒?!
這一切都是因為不發糧草的袁術,是他曾經非常信賴的好兄弟。這不是因為仇怨,而是赤果果的背叛。因此,孫堅的怒火就更加厲害了。
孫堅可是漢末群雄中有數的猛人,武力值高達90,其含怒出手,威勢可想而知,那真的是震懾了在場的十七路諸侯啊(不包括李翊,是孫堅自己都怕^^)。
李翊本打算在一旁冷眼旁觀,但看到孫堅是要玩真的,頓時不幹了。袁術這傢伙雖然沒啥能力,但是在這漢末亂世裡,還有他的作用,可不能就這樣死了。於是他拔出了佩劍,擋住了孫堅憤怒出手的一刀。
孫堅的武力值雖然高達90,但和武力值達到滿值一百的李翊比起來,那就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了。哪怕孫堅是含怒出手,這一刀的威力直逼武力值95左右的超一流武將出手,但依然被李翊輕而易舉的化解。
只聽“噹啷”一聲刀劍相擊的悶響,孫堅隨即被李翊擊退。
孫堅被李翊一劍震退,十分不滿,喝道:“驃騎大將軍,為何攔我殺這無情無義之人!”
李翊急忙勸說道:“文臺兄,我等為大義齊聚於此,怎可自相殘殺?便是袁術將軍多有不是,也當稟告盟主定奪。”
眾人連連說是,一起勸住。他們也是怕啊,都知道孫堅是猛人,這要是以後自己不小心得罪他了,也給自己來這麼一下,那自己不就死翹翹了?因此,這口子絕對不能開,否則倒黴的可能就是自己了。而且,自己身邊可不一定有李翊這樣的猛人,能夠救得了自己的小命。
袁術本來是要給孫堅糧草的,但是被李翊暗示一番後,便感到以孫堅的勇武智謀,若是攻下洛陽殺了董卓,有孫堅在廟堂之上,哪裡還有自己的位置?所以他就不發糧草,導致孫堅軍心渙散,被華雄所敗。
袁術也就是個文人,哪裡有孫堅的英雄氣概,此刻嚇癱在地上,心驚肉跳中,本想說出是李翊出的主意,可是前後一想,李翊那天從來沒有說過一句明話。他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可是此刻孫堅猶在憤怒之中,要是不給個解釋,那肯定是過不了關的,於是急忙說道:“文臺息怒,聽兄弟一言。不是兄弟不發糧草,只是手下有人疏忽了,我也是今天也才剛知道!”
都說最瞭解一個人的肯定是他的敵人,袁紹跟袁術雖然暫時還算不上敵人,可他對這個自小就跟他勾心鬥角的弟弟的瞭解,那絕對是任何人都比不上的,自然知道真相是怎麼回事。肯定是袁術這傢伙懼怕孫堅立了大功,所以暗地裡使絆子,想要拖住孫堅手腳,不能取勝。卻殊不知弄巧成拙,導致孫堅大敗,損兵折將。
袁紹暗罵袁術笨蛋,看你是我弟弟,又擔心你拖了聯軍後腿,導致討董大業失敗,這才給你個不用打仗的肥差,沒想到你竟然還是要整么蛾子,導致大軍初戰不利。
最可恨的是,你小子做手腳也就罷了,只要乾淨,讓人挑不出理來也就罷了,可你特麼的還要老子給汝擦屁股。
但是袁紹知道,此刻他必須出面,否則這討董聯盟可能就此分崩離析了。
他就開口勸說道:“文臺節哀,行軍打仗生死無常。公路執掌糧草,諸事繁忙不免有些紕漏。”
孫堅被眾人勸住,收回古錠刀,不滿的說道:“那麼我手下數千將士,就白死了嗎?”
袁紹聞言尷尬,猶豫了一下說道:“自然不能讓將軍平白損失了兵馬,損失了多少,公路當調派本部兵馬補之。”
袁術那叫一個肉痛啊,但懼怕孫堅只好答應下來,心裡就懷恨上了李翊。暗道:“可惡的李鵬飛,若不是聽了你的話,我怎會承擔這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