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人在大帳中依照輩分,官位坐定。因李翊素有人望,又是三公之上的大司馬驃騎大將軍,便坐了首席。
因為等他到來消耗了些時日,眾人都已經急不可耐。再次見禮後,便有一人說道:“今吾等奉大義聚此,當立盟主,眾人聽令,也好進兵!”
曹操在李翊下手坐著,便說道:“驃騎大將軍,此乃河內太守王匡……”
李翊此時的心是激盪的,來大漢十年,終於等到了這一天。待得董卓火燒洛陽,聯盟解散。這十八路諸侯一回去,就開始廝殺搶地盤了,那時候便是群雄逐鹿,真正的亂世開啟!
可惜的是,勞資是穿越者,提前洞悉一切,這搶人搶地盤的事情早就開始幹了,在你們才開始的時候,爺已經拿下了四州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地盤、一千多萬人口,擁兵數十萬,遠遠地走在了你們前面。等到亂世真正到來,爺讓你們這些傢伙見識見識爺的真正實力,讓你們體會體會什麼叫做碾壓。
想到自己來到這東漢末年,十年的辛苦謀劃,李翊的心中頗有成就感。
在外人的眼中,他麾下只有二十萬左右的軍隊,還要鎮守新近佔領的遼東和大草原,那可是相比整個中原地區的面積都不會小的廣袤地盤,肯定無暇南顧,卻不知以他現在的實力,隨時可以武裝起百萬大軍,席捲天下。
太守王匡提議設立盟主,以便統一行動,眾人贊同。
公孫瓚跟李翊關係很好,差不多就是穿一條褲子的,聞言便說道:“驃騎大將軍身份尊貴、功勳蓋世,平黃巾,收遼東諸胡,平烏桓,滅了大漢朝數百年的大敵匈奴人,還戰勝雄踞大草原的鮮卑人,征服了漢人從未能夠征服過的大草原,乃是天下人的楷模,可當盟主!”
北海太守孔融跟著說道:“公孫將軍所言甚是,諸公以為然否?”
山陽太守袁遺是袁紹的親戚,冀州牧韓馥是袁家的門生,先後說道:“袁本初四世三公,門下多故吏,又是漢朝名相後裔,可為盟主!”
諸人聞言便吵吵起來,有人說李翊應該當盟主,有人說應該袁紹來當。
袁紹十分想當這個盟主,因為好處顯而易見,一來可以指揮他人作戰,避免自己的損失。二來若是擊敗了董卓,身為盟主,三公之位跑不了,沒準還能得個大將軍坐坐。
然而他又有些不想惹秦峰,見狀沉默不語,不見喜怒。
李翊悠閒地喝著茶水,也不多言,他知道這次會盟不會有什麼結果,諸侯們都是各懷鬼胎,這個盟主沒什麼好當的。
他背後的徐茂公尋思了一番,小聲道:“主公,諸侯各有心思,盟主一職只是明目而已。勝是諸侯之功,敗則是……”
李翊心說這牛人果然不愧是牛人,徐茂公可沒有自己這樣的前世記憶,竟然能夠透過簡單的觀察就得出這樣的結論,果然不愧於他那高達99的智謀。
事實上也是如此,在歷史上和演義中,袁紹當了盟主,整個一個焦頭爛額,諸侯只知道來要錢糧,總結起來一句話,有事盟主上,沒事盟主請(吃喝)。
曹操小眼睛亂轉,十八路諸侯匯聚,若是厚此薄彼,必令天下諸侯恥笑。盟主看起來風光,其實只不過是前面的擋箭牌而已。贏了是大家努力的結果,輸了就是你統領不利。
他想到此處便有了定計,笑道:“驃騎大將軍身為大司馬,位還在三公之上,吾等皆是下臣,驃騎大將軍可當此位!”
曹操是組織者,說話有分量,一時間李翊當盟主的呼聲高了。
李翊一見事情不妙,急忙說道:“孟德謬讚了,咱們還是按照實力來吧。我如今麾下只有六千騎兵,實力微薄,為眾人之末,盟主之位實在是不敢當。我看本初兄帶了五萬雄師前來,實力強大,可當盟主。”
當事人都說了,誰還能反對。諸侯便感到李翊心胸寬廣,仁厚待人,十分佩服。
袁紹最怕就是李翊爭奪,若是他當上了,自己就示弱了,若是他當不上,還要整日裡提防他下絆子。見他主動相讓,鬆了口氣,見自己是盟主,便十分感激李翊。再看曹操的時候,十分不滿。心說該死的曹孟德,關鍵時刻,就給我背後捅刀子!
曹操那叫一個鬱悶,暗罵李翊狡猾,沒能構陷了他,反而將袁紹得罪了。便想到剛才好像是有一個謀士般的人在李翊後面小聲提點了一番,李翊才做出推辭之舉的,心說我要是也找到一個頂級謀士,必不至於落入如此尷尬的境地。
想到這裡,曹操得到一個頂級謀士的心思更加急切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