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董卓現在是大漢國兩百多年來除王莽以外最大的禍國奸臣,他最大的罪責是倚仗武力廢黜少帝。
王莽當年直接篡漢自立了,而董卓距離這一步也不遠了。董卓不除,大漢將覆。當今天子是董卓所立,是董卓倚其為禍天下的傀儡,所以當今天子理所當然要隨著董卓的敗亡退下帝位。
現在,討董的理由足夠了,而討董的終極目標也有了。
董卓敗亡後,弘農王劉辯重登帝位。參加討董大業計程車人成了拯救大漢於危亡的功臣,成了振興大漢的中興之臣,其顯赫功業足可流芳百世。
這樣一來,留在京城計程車人雖然承擔了當初在董卓的威逼下默許廢黜少帝的所有罪責,但他們卻成功地保住了性命。
討董大旗把洛陽內外計程車人分成了兩個陣營,洛陽計程車人因為擁護當今天子,不得不和董卓站到了一起,而董卓要想平息這場波及大半個疆域的禍亂,又不得不依靠這些洛陽計程車人。
此時,袁隗和一幫志同道合計程車人則可以趁機在洛陽幫助和策應討董大軍,以期迅速達到目的。
聚集在討董大旗下計程車人因為擁立少帝,大義凜然,再加上又有了討董的終極目標,所以士氣大振,誓死要把討董大業進行到底。
這份檄文雖然解決了袁紹和眾人當前的難題,但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新問題。這些問題如果沒有解決的辦法,各地州郡的州牧太守還是會有很多的疑慮,參加討董聯盟的決心和人數可能要大打折扣。
袁紹和眾人商量了兩天,就是希望自己能夠理解袁隗透過這份檄文所傳達的所有意思。
“太傅的意思,難道當真要立弘農王為帝?”許攸連連搖頭道,“我看未必。這可能是借刀殺人之計。”
“董卓對天子不錯,事事都要奏請,每議必請天子參加,給足了天子面子。而且他還延請馬日磾、崔烈等人為天子老師,傳授治國之道。聽說他還讓李儒傳授天子兵法,讓中郎將樊稠教授天子騎射,說什麼要讓天子文武兼備。”
“諸位請想一想,一個年僅九歲,無父無母的天子此刻會信任誰?所以太傅的考慮非常對,擊敗了董卓,就要廢黜當今天子,免得反受其害。”
“我們拒絕承認當今天子,也就拒絕承認當今天子頒佈的所有詔書,如此一來,天子之令不能行於州郡,董卓失去外援,敗亡速度會大大加快。”
“弘農王過去是怎麼失去帝位的?何太后和何氏宗族是怎麼滅亡的?十四歲的弘農王不是小孩了,他心裡清楚,他如果做了皇帝,先要殺董卓,後要殺當今天子,然後就要和我們算帳了,所以太傅此議名為匡正漢室,實為借刀殺人之計。”
“我們大張旗鼓要重擁弘農王為帝,董卓會做出何種反應?當然是殺他了,一來可免後患,二來可以斷絕我們的念頭,讓我們失去討董的口實。”
“弘農王一死,董卓更坐實了陰謀篡漢之罪,他必為天下人所唾棄,而同時加入討董聯盟的州郡會更多。董卓殺了弘農王之後,想不敗都難了。”
“董卓敗亡何處?長安、西疆而已,那是他的根基所在,而且我們還能很容易地預見到,董卓必定要挾帶天子一起西撤。”
“弘農王死了,天子到了西疆,我們怎麼辦?太傅的意思很明顯,是要我們另選藩王為新帝,從而確保我們獨掌權柄,可以毫無阻礙地頒佈新策,以儒法兼融、德主刑輔之道迅速調政國策,振興社稷。”
喬瑁、郭圖等人對太傅袁隗的定策都是這種理解,逢紀甚至開玩笑地說,我看,景升兄就可以做皇帝嘛。
劉表勃然大怒,拔劍就要刺殺逢紀,差一點要和他翻臉。
現在皇權積弱至此,劉表雖然痛心疾首,但他知道皇權積弱的根本原因還是奸佞擅權,造成綱常損毀,若再不拯救,劉氏四百年天下真的要毀於旦夕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