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傅袁隗把少帝劉辯身上佩帶的璽綬解下來,進奉給陳留王劉協,然後扶弘農王劉辯下殿,向坐在北面的劉協稱臣。
兄弟兩人一下一上,相視流淚。何太后哽咽流涕,痛苦不堪。眾臣悲悽。
眾臣參拜新帝,新帝登基。
尚書何顒宣天子詔,大赦天下,改年號為永漢。
董卓上策,說何太后在先帝歸天不久,即逼迫太皇太后遣返藩國,致使太皇太后憂慮悲傷而死,違背了兒媳孝敬婆母的禮制,應該受到責罰。
董卓問:“可有異議?”
眾臣沉默。
尚書韓馥隨即宣讀了太后的罪己詔。
天子下詔,赦免太后不孝之罪,遷太后居於永樂宮。
………………
大漢國永漢元年(公元189年)九月。
九月初一,洛陽。
這一天,預感到山雨欲來的洛陽官員們開始了大逃亡。
京中的大小官僚名士大儒們一日之間紛紛辭官,更有甚者丟下印綬,逃之夭夭。袁紹、盧植、荀爽、王謙、申屠等人轉眼間就在洛陽消失了。
這一天,司空董卓忙於整頓十萬北軍,準備分兵駐守京畿八關和洛陽城。
同時,天子下旨遣返幷州屯田兵,命令河內太守王匡、東郡太守橋瑁和騎都尉鮑信各領兵馬返回州郡。
這一天,太傅袁隗忙於京官外任。
京官外任是官僚避難的另外一種辦法。其實外任的也不是真的去做官,他們的歸宿是家鄉,此事大家都知道,彼此心照不宣而已。
尚書韓馥為冀州牧,侍中劉岱為兗州牧,騎都尉張邈為陳留太守,孔伷為豫州牧,張諮為南陽太守。
執金吾丁原也在其中,他被任命為泰山太守。董卓是很想殺了這個敢率軍攻打他的忤逆之徒,給士人一個警告的,但是奈何丁原手中兵力不少,戰力強悍,還有河內太守王匡、濟北相鮑信這兩個死黨在一邊幫手,所以他猶豫再三,還是沒有敢對丁原採取行動。
如此一來,本該被董卓用來殺雞儆猴的丁原,竟然逃得一命。
後來在大草原上的李翊聽到這個訊息,也是半天無語。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天定,這句話還真是有道理啊。自己把丁原手下的幾個得力干將都搶走了,無論是呂布,還是張遼和高順,如今都是自己麾下的大將,丁原麾下只剩下自己看不起的宋憲和侯成兩個人。
自己的挖牆腳的行為,無疑是大大的削弱了丁原的實力,但是卻也讓他僥倖留得一命。真要是呂布還在他麾下,誰知道他會不會步前世的後塵,被呂布給砍了呢?
同樣留得性命的還有何太后,因為李翊給董卓的書信,她避免了被董卓藉口造成何進的死亡而被毒死的命運,依然被軟禁在永樂宮中。
但是,她的哥哥何苗就沒有那麼好運了,他被董卓挖出其棺材並將其屍體肢解。同樣沒有幸免的還有何太后的母親舞陽君,她被董卓所殺,棄屍於苑枳落中,甚至都沒有人給她收屍。
另外,尚書許靖也在外任之列,本來安排他去做巴郡太守,但是沒成行,他被董卓留下做了御史中丞,幫助尚書令周毖重建尚書檯。
這一天,天子下詔,任命朝中公卿及以下官員的子弟為郎官,以填補原來由宦官擔任的職務,在宮殿侍侯皇帝。
九月十二日,司空董卓和太傅袁隗向天子上奏,提議任命原太尉劉虞為大司馬,封襄賁侯,而司空董卓改任太尉,兼前將軍,並加賜節鉞和虎賁衛士,進封為郿侯。不久,天子又依兩人的奏請,拜太僕楊彪為司空,拜豫州牧黃琬為司徒。至此三公再現朝堂。
董卓逐漸掌控了洛陽,志得意滿,個人欲*望也逐漸膨脹起來,他見城中富足貴族府第連綿,家家殷實,金帛財產無數,便放縱手下士兵,實行所謂“收牢”運動。這些士兵到處殺人放火,奸銀婦女,劫掠物資,把整個洛陽城鬧得雞犬不寧,怨聲載道。
董卓軍進駐洛陽時,曹操也在京城,而且手中掌握有一定兵權。董卓在擴充兵力、統收兵權的過程中,也曾想透過誘之以利來吃掉曹操。但曹操識破董卓的陰謀,拒絕與他合作,不辭而別,逃離洛陽。
衛尉張溫曾擔任太尉,素來對董卓飛揚跋扈、野蠻殘忍的行為極為不滿。董卓也視張溫為眼中釘,為了除掉這一心頭大患,董卓便在朝中散佈謠言,誣衊張溫與袁術長期勾結,對抗朝廷。不久,便以“莫須有”的罪名,笞殺張溫。
在董卓的淫威逼迫和陰謀陷害下,他的競爭對手和朝中許多忠義之臣,不是被逼迫出逃,就是被剷除消滅。
董卓恣意玩弄權術,濫殺無辜,引起廣大官員和人們的強烈憤慨和反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