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孝和皇帝以後的很多皇帝都是早年夭折,如殤帝在位時間只有九個月,少帝只有八個月,衝帝只有五個月,質帝只有七個月,廢帝也只有五個月,這樣就使外戚和宦官之間的傾軋鬥爭更為激烈。
無論是外戚或是宦官專權,皇帝都是傀儡,只能任由這兩股勢力的其中一個來擺佈。
但不管這兩股勢力如何操縱朝綱,大漢的另外一個永不倒塌的勢力,卻在一直頑強而堅定不移地推動著大漢前進,這就是門閥世族。
世族們絕對排斥宦官。排斥宦官的理由很簡單,在門閥世族的眼裡,宦官不具備人格,只是天子宮內執帚奉盞的奴隸。君臣之間,有社稷大義可言,真正的臣子應當是社稷之臣,而非天子的私臣,所以君王對臣不可無禮,而臣子對君王亦可去就,但是對宦官則無須如此。
世族官僚也排斥外戚,但外戚的出身都是門閥世族,這一點又造成他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到了一定的時候,世族官僚往往都和外戚聯手對付宮內的宦官。
然而,門閥世族出身的官僚們有一點是他們永遠都不會明白的。宦官們最早介入朝政的時候,並不是一心一意要和世族官僚們過不去。
那位被世族官僚們用各種制度和禮儀禁錮在宮內的天子,不時地想把耳目手足伸展到皇宮之外的更為廣闊的天地之中,他想為所欲為,他想直接干預由官僚們把持操縱的朝政。
然而,天子既不能搶回被外戚霸佔的權利,又被世族官僚們的清規戒律禁錮著,怎麼辦?他如何生存?
天子只能倚仗宦官以求取自己失去的權利。天子如果不倚重身邊的這幫殘賤之人,他即便頂天立地,也是四顧茫然,真成了他一天到晚掛在嘴上的謙稱孤家寡人了。
另外,天子倚重宦官,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天子和宦官們的私人感情。主子和奴才朝夕相處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他們之間的感情即便不是最真誠的,也不是君臣大義這種崇高卻冰冷的道德所能替代的。
五年前,當宦官們極力唆使天子冊立何貴人為皇后時,宦官們是有目的的。因為他們最不希望冊立來自門閥世族的女人做皇后,以免再出現像梁翼,竇武那樣勢力龐大的大將軍,給他們造成生存上的威脅。
何皇后是南陽人,出身低賤,她家世代都是屠戶。當年何皇后進宮,也是依靠了宦官的幫忙。
宮女必須要出身良家,但何家卻是賤藉,沒有資格。
中常侍郭勝是何皇后的同鄉,主持了當年的選妃,即本朝稱為“算人”的工作。他在接受了何家的重賄之後,把何家這位美女弄進了宮。
不久,她倚仗自己的姿色進入了掖庭宮。
在宮中,當時的宮女何氏也就是如今的何皇后還有一個更為堅硬的後臺,那就是中常侍張讓,因為何皇后的胞妹,嫁給了張常侍的養子。
但是,宦官們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何皇后也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叫何進。他每天操著屠刀賣肉,心中卻一直在祈禱妹妹能得到寵幸。
何進在他父親死後,自作主張賄賂宦官,把自己的妹妹送進了大漢的皇宮,意圖謀個出人頭地。
蒼天不負有心人,他的妹妹終於受寵,被封為貴人。何進隨即扔掉了屠刀,翻身一躍成為皇親國戚。他先是被拜為郎中,再遷虎賁中郎將,後又出任穎川太守。
皇后冊封的當天,何進被召進京,拜為侍中、將作大匠、河南尹。
可能是因為他的出身太微賤,宦官們沒有像當年對待董太后的哥哥董寵那樣藉機把他殺了,但是宦官們忘了他的微賤可不同於別的微賤:他是個屠夫。
現在,何進的權勢受到宦官和世族官僚的打壓,雖然執掌北軍,但還沒有威脅到宦官和世族,所以三方勢力處於一種微妙的平衡狀態,互相制約,又互相利用,隱約成鼎足之勢,其中猶以宦官的勢力最為龐大。
他們的勢力平衡直接造成了天子大權的旁落,天子就是想奪一點權利回來,都無處下口。
天子心裡明白,卻敢怒不敢言。他記得當年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謀誅宦官的時候,形勢非常好。大將軍當時掌握了北軍五營,羽林軍,虎賁軍,甚至統領中黃門的黃門令都是竇武的人,誰都以為萬無一失。
但是,中常侍曹節,黃門令王甫等宦官硬是一夜之間翻雲覆雨,反而盡數捕殺了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將兩派勢力連根拔起,就是竇太后也被逼無奈交出印璽,打入了冷宮。
竇太后當時說了一句很有警世意義的話,獻媚的人並不就是忠誠的。
但誰是忠誠的臣僚?天子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當他要廢皇后殺皇后的時候,雖然是中官們跪在地上苦苦勸諫,但說白了就是威脅。鬧僵了,把宦官逼到絕路上,逼到最後也許就是天子死得不明不白了。
天子久居宮中,自然知道其中的訣竅。他只要不把某一方勢力逼到絕路,無論自己怎麼吃吃喝喝,做出多麼荒誕不經的事來,甚至打打人,罵罵人,殺殺人都沒有關係。
這次遼東平叛,天子藉助李翊的實力,突然之間掌控了朝堂上的主動權,他狠狠地打擊了一下三方勢力,悄悄地扶植了一下自己的宗親,又巧妙地給三方勢力留了條活路,最後自己賺大發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