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張角率軍發動攻擊,打得皇甫嵩連連後退,逼得皇甫嵩不得不集結平原和甘陵官軍所有力量,發起對黃巾軍的反攻。
隨即張角佯裝不敵,步步退卻,導致皇甫嵩誤認為這是擊敗黃巾軍的最佳時機,隨之大踏步追進。
張角一步步的把皇甫嵩誘進了自己設好的陷阱裡。
此時張角還不放心,因為西邊還有實力強勁的幽州鐵騎可以隨時東進參戰。於是他進一步示弱,甚至不惜損兵折將退到鄃縣城下。這個時候皇甫嵩已經認為黃巾軍即將被自己擊潰,無需李翊的幽州軍東進幫忙了。
黃巾軍放棄甘陵國,放棄甘陵國的大小縣城,其實也是在暗示李翊和皇甫嵩,黃巾軍實力大減,已經敗亡在即了。
結果這就造成了官軍兩支主力大軍的主帥之間起了齷蹉,皇甫嵩不希望李翊去平原郡,反倒是希望他分兵收復甘陵國全境,而李翊因為顧及皇甫嵩的面子,竟然也答應了。
於是對黃巾軍威脅最大的幽州鐵騎一分為三,失去了集中力量打擊黃巾軍的可能,同時也失去了在官軍主力被圍後及時救援的可能。
此時,留守高唐城的劉定部五千人馬估計也被黃巾軍牽制了。他的人馬更少,根本不起作用。
李翊呆呆地望著地圖,一籌莫展。
李翊在寫給皇甫嵩的書信中,曾經提醒過皇甫嵩,褚燕不在甘陵,意思就是他可能跑到平原去了。但是因為皇甫嵩是老資格,他雖然是名義上的河北戰場指揮官,可也得照顧皇甫嵩的面子,不好直說。
李翊其實就是想告訴他,最好把自己的幽州鐵騎調到正面戰場上攻擊黃巾軍。兩軍聯合進攻,殲滅黃巾軍的把握性更大一些,也不怕黃巾軍玩什麼花招。
但他那個時候剛剛輕鬆奪下甘陵城,已經立了大功,如果再到平原郡搶功,似乎太過分了。所以皇甫嵩拒絕了李弘和他的騎兵東進參戰的要求。
結果就導致瞭如今河北戰場的局面再次變得一團糟。
現在皇甫嵩的大軍如果被黃巾軍全殲,守高唐城的劉定就是第二個被黃巾軍攻擊的物件。劉定被消滅,黃巾軍立即就可以南渡大河,進入青州中南部的泰山地區。那時候的黃巾軍就真的是龍入大海虎歸山林了。
自己的鐵騎雖然有一萬多人,但想在青州這麼大的地方,擊敗依靠泰山進出的黃巾軍,很困難。
同時,朝廷再想短期內集結五萬以上的大軍攻打黃巾軍,更是沒有可能。
張角一出手,河北戰局立即反盤,官軍慘敗已是定局。
李翊後悔萬分。在黃巾軍主力尚在的情況下,根本就不應該有什麼照顧同僚面子的想法,更不應該盲目分兵,否則今天這個慘局也還有挽回的餘地。
另外,李翊也有些奇怪,為什麼皇甫嵩被張角算計的那麼狠,好像是沒什麼還手之力似的。這完全不是一個水平的兩個人之間的交鋒應該出現的局面。
要知道,前世皇甫嵩可是剿滅黃巾軍的頭號功臣,除了在長社的時候遇到了一點小挫折之外,後面好像就是摧枯拉朽一般,非常順利的就剿滅了黃巾軍。
不過,考慮到前世皇甫嵩北上的時候,張角已經病死了,他根本沒有跟張角對陣過。皇甫嵩戰勝的,不過是失去了張角、士氣低落而且沒有什麼夠分量的大將的黃巾軍,李翊心中也就釋然了一些。
當然,這還與李翊的另外一個記憶有關,那就是在三國志系列遊戲中,皇甫嵩的智力貌似不高,才七十出頭,而張角的智力卻是將近九十,二者的差距可以說是比較懸殊的了。皇甫嵩被張角算計的死死的,也不是不可理解。
但想到連自己也被張角給算計了,李翊越想越窩火,怒氣上湧,突然對準面前的案几就是一掌。“咔嚓……“一聲響,案几被他一掌劈斷。
趙雲,張飛、典韋和田豫等人臉色俱變。然後就聽到李翊連續幾個命令下達:
“立即命令關羽部,岳飛部,公孫瓚部,以最快速度趕到鄃縣。”
“擊鼓聚將,立即集結大軍,準備出發。”(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