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正巖看到這樣的結果,心中也不免有些失望。
他身為富甲一方大亨級的人物,對於古玩的追求早已超越了單純的金錢價值,更多的是對歷史文化珍品的熱愛與嚮往。
他本來很期待西門侯此次帶來的能是些貨真價實的高階古董,哪知道卻是一堆破爛。
“西門老弟,不知還有沒有好的物件?”顧正巖的話語中雖仍帶著一絲期待,但語氣已明顯不如之前那般熱切。
西門侯面露尷尬之色,“顧先生,讓您失望了,我原以為犬侄從京都帶回來的都是些好物件,誰承想……咦,對了,我這還有一個物件。”
他一邊說著,一邊手忙腳亂地從身旁的錦盒中又取出一件物品,然後放於几案之上。
這是一塊造型古樸的長方形描金古墨。
周身不僅繪有極為精美的山水花鳥圖案,而在墨錠的兩側還精心雕刻著兩行韻味悠長的詩文詞句,“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一筆一劃皆力透墨背,蘊含著古人深厚的書法造詣。
西門侯像是抓住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強打起精神說道:“顧先生,這個物件不是犬侄從京都帶回來的,而是我去內地訪友時,在一個古玩市場地攤上偶然所得。
“實話講,我對古墨不是很精通,但我之前請幾位行家看過,都讚不絕口,說是難得一見的墨中大珍。”然而,說道最後,他的聲音中卻不自覺地透露出一絲底氣不足,眼神也在不經意間飄向了沈愈。
沈愈只當不見,默默端起茶盞品了一口香茗。
汪老是文化人,對古墨這類蘊含著深厚文化底蘊的物件自是格外上心。他走到几案前,目光在古墨上緩緩遊走,突然,在右下角處幾個篆字映入他的眼簾。
“玄元靈氣?咦!這是程君房古墨啊!”汪老的聲音中難掩驚喜之色。
說罷,他雙手捧著古墨,如同對待稀世珍寶一般,反覆翻轉,繼續興致勃勃地說道:“傳言果然不虛!此墨質地堅似金,紋理細膩如玉,色澤濃郁如漆,再加上這墨面上清晰鐫刻的‘玄元靈氣’四字款識,當屬是制墨大師程君房古墨無疑。
“程君房在制墨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其制墨工藝堪稱一絕,能觀此墨,實乃人生幸事。”
林慶之聽聞汪老的論斷,心中不禁泛起一絲好奇,於是開口問道:“老汪,我聽聞古墨大致分為兩類,松煙墨與油煙墨,為何這兩類墨都帶個‘煙’字呢?這其中可有什麼講究?”
汪老微微捋了一下鬍鬚,臉上浮現出一抹老學究般的得意笑容“慶之啊,你在這方面的知識還是略顯匱乏啊!《天工開物》中有相關解釋,‘墨,燒煙凝質而成之。’這便清晰地表明瞭古墨皆是由燒煙這一關鍵步驟製成的。
“無論是松枝松木燃燒所產生的煙料,還是其他物質燃燒所得,皆離不開這‘煙’的形成與運用,故而自然都要帶個‘煙’字。這小小的一個字,實則蘊含著古墨製作工藝的核心奧秘所在。”
林慶之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接著又問道:“那這錠古墨是松煙墨還是油煙墨呢?其製作成本又如何?想必這般精緻的古墨,製作過程定是極為複雜,成本也不會低吧?”
汪老輕輕摩挲著手中古墨,“此乃松煙墨,它是採用松枝以及松木為主要原料,經過精心燒製煙料後製作而成。
“說到成本,松煙墨的製作過程那可是極為耗費木材且工序極為繁雜的,其成本自然是相當高昂。
“別看這麼一塊小小的墨錠,但其背後所凝聚的心血與物力是我們現代人難以想象的。
“首先,要將精選的松木松枝小心翼翼地放入特製的窯中,點燃火焰,耐心等待其燃燒,直至最終得到一些珍貴的炭黑。
“這僅僅是第一步,後續還需將骨膠、龜膠、牛皮膠、鹿皮膠等多種膠類物質,再加上珍珠、麝香、冰片、牛黃、玉屑等名貴中藥與炭黑充分融合在一起,然後進行反覆捶打。
“這捶打可不是簡單的幾下,而是上萬次之多。
“唯有如此,才能使墨料達到極為細膩均勻的程度,之後再將其壓入精心雕刻的墨模之中,使其成形。
“這樣,一塊基礎的墨錠才初步製作完成。待其脫水乾燥後,基本就可以用來研墨了。
“但若是要製造精品,那工序可就更加繁瑣了。需要在墨面雕刻精細複雜的裝飾圖案及文字,這不僅要求工匠具備精湛的雕刻技藝,還需要有極高的藝術審美。
“甚至在雕刻完成後,還要進行描金處理,像這塊墨錠上的描金彩繪,便需要手藝極高超的師父才能完成得如此精妙絕倫。
“這一系列下來,制墨成本是極高的,據我估算,製作這麼一塊上等松煙墨錠,所耗費的錢財怕是不會低於四十兩紋銀!這還不算其中所耗費的大量人力與時間成本,其珍貴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顧正巖聽到汪老如此詳細的解說,也被這古墨背後的文化與工藝深深吸引,興致愈發高漲起來,“老汪,在古代,這古墨在眾多文房用品中是個什麼排名呢?我只知其珍貴,但對於其具體的地位卻不甚瞭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汪老微微仰頭,沉思片刻後說道:“在古代,古墨其實並沒有一個絕對固定的等級劃分體系。但一般而言,墨中極品當屬御墨!
“御墨,顧名思義,就是專門為皇帝所使用而製作的墨。其製作工藝可謂是精益求精,每一個環節都追求極致的完美。
“當然,這御墨也並非絕對只有皇帝本人才可使用,在宮廷之中,太監在批閱奏摺時可以用,皇子公主們讀書寫字時亦可以使用。
“由於其不計成本的製作方式以及極高的品質要求,御墨的存世量極為稀少,在如今的市場上,已經難覓其蹤,偶有出現,也必定會引起收藏界的一場軒然大波。
“第二種則是制墨名家的手工墨,這類墨的品質參差不齊,好的堪比御墨,無論是墨質、工藝還是文化內涵都堪稱上乘;而差的則比貢墨略遜一籌。
“第三種是貢墨,就是古代地方官員在發現本地有品質優良的墨時,便會挑選出來送到京城,以供宮廷使用。不過,天子不一定會親自使用這些貢墨,很多時候會將其賞賜給皇族成員或者朝廷重臣,以彰顯皇恩浩蕩。
“至於其他的,比如一些普通作坊所生產的墨,無論是在品質、工藝還是文化價值上,都相對較低,在收藏界中往往難以登大雅之堂,可說是上不了檯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