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方則是一片綠意盎然的竹林中。
三隻靈鶴所處位置並不相同,一隻在溪水邊梳理羽毛,一隻在某塊巨大的青石上回眸凝視,還有一隻展翅翱翔欲要飛去天上仙宮。
鶴羽絲絲可見,頂之淺深,氅之黧淡,喙之長短,脛之細大,膝之高下,皆為妙筆,非栩栩如生不可形容。
那種鶴唳九霄的感覺已經好似要湧入沈愈耳中。
空間感簡直好到了極點,不像是在看畫,更像是在看一個非常立體的電影鏡頭。
嚴謹、生動,栩栩如生,好似一扭頭,畫中的靈鶴就要自己飛走。
「橫幅?半張?」
突然看到這麼一幅橫幅,沈愈心裡倏然一動。
與立軸畫不同,在古代橫幅畫出現的時間要早的多。
有唐畫之祖稱號的隋代繪畫大師展子虔的《遊春圖》就是一幅橫幅畫。
韓滉的《五牛圖》,周昉的《簪花仕女圖》閻立本的《蕭翼蘭亭序圖》都是橫幅畫。
立軸畫的流行是五代與北宋時的事情。
「這幅畫真是有些意思!」
沈愈用手輕輕拿起畫卷看了看,畫紙微微泛黃,紙張稍硬微微裂開,纖維極粗有些生澀磨手。
很明顯,這是典型的麻紙。
並且上面隱隱約約有一些「木素」。
眾所周知,紙絹之前古人多用竹簡記載文字。
古人形容一個人學識淵博,有時候會用學富五車來形容,這是因為古代的竹簡很重,記載的文字又很少,動不動得用車子來拉。
晉代開始逐漸用紙來
代替帛以及竹簡作為書寫材料。
到了唐代紙被大量使用,而普及用紙更是明代的事情了。
當時造紙的主要原料並不是現在的木漿,因為技術原因,當時的造紙材料主要是用麻,楮,桑皮以及藤皮。
判斷古畫用的是不是古代麻紙還有個訣竅,就是紙張上面是不是有紅色不規則的點。
此乃木質氧化,謂之:木素。
此畫上面就有這種木素。
「咦,這是什麼?」
沈愈本來在研究畫紙,希望能確定此畫的年代,此時一個藏在仙宮蟠桃樹上的一個「薛」字將他的目光直接鎖死!
「薛,難道是畫鶴宗師的薛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