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古玩之金瞳鑑寶> 第149章 雲山暮歸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9章 雲山暮歸圖 (2 / 2)

此畫竟然有畫名,在畫的右上角寫有《雲山暮歸圖》五字楷書。

下有草書一行,繪《雲山暮歸圖》贈友陳正年,乙亥八月正秋,邦達。

旁邊有兩枚鈐印,上為“董邦達”三字白文印,下為“東山名士”朱文印。

董邦達,字孚存,號東山,進士出身,乾隆朝重臣,書畫名家,歷任侍讀學士,內閣學士,禮、工、吏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翰林院掌院學士,兩任工部尚書,一任禮部尚書,諡號文恪。

曾參與《石渠寶笈》、《秘殿珠林》、《西清古鑑》等著錄的編纂修訂。

其善山水,取法元人,遠師元四家,近學清初四王,善用枯筆,勾勒皴擦,後又參考董巨畫法,天姿奇高,畫工超絕。

董邦達最有名氣的是被列為三董之一,有詩詞贊其:“東山學士家法良,北苑元宰分毫芒”。

在華夏書畫歷史上姓董的名畫家共有三位,分別是:董源,董其昌,董邦達。

董邦達雖然名氣不如董源與董其昌,但亦是頂級的大畫家,有清代國朝第一手的美譽。

清史稿上是這樣評價董邦達的,邦達,山水源於董源,巨然,黃公望,墨法得於董其昌,自王原祁後被推為大家,久直內廷,進御之作,大幅尋丈,小冊寸許,不下數百。

三董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既為官員亦是字畫名家。

董邦達也是如此,他屬於乾隆皇帝特別倚重的一位重臣,他考中秀才後並沒有繼續考舉人,而是選擇了教書,雍正元年貢入京師,任七品戶部行走。

雍正十一年董邦達為庶吉士,這是翰林院內的短期職位,在透過科舉考試中進士的人當中選擇有潛質者擔任。

庶吉士為皇帝近臣,負責起草詔書,也為皇帝講解經籍,因為能經常在皇帝面前露面,可以說是未來內閣宰執的備選之一。

果然,到了乾隆二年董邦達被授編修,到了乾隆六年已經是侍讀學士入直南書房了,這已是實打實的天子近臣。

之後,董邦達仕途通達,成為宰輔之臣,並被乾隆欽賜“紫禁城騎馬”。

除此以外,董邦達還是多位清代名家的老師,比如紀曉嵐,錢維城等。

董邦達夫人去世後,紀曉嵐作為董邦達弟子為師母寫下輓聯:

富春江萬古青山,阡表長留,慈訓能成賢宰相;

聽雨堂九年絳帳,食單親檢,舊恩最感老門生。

董邦達與《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也是至交好友。

相傳,當初京師有一人家,得黃公望七幅山水畫,想請人再仿一副,配成雙數,然後遍訪京師名畫家,都不能如願,後得知董邦達的名氣登門求畫。

董邦達深得大痴山水精髓,只用了數天時間就畫了一幅仿黃公望山水畫,與那七幅畫掛在一起真假難辨。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長子董誥更厲害,歷史上鬥和珅的並不是劉墉與紀曉嵐,而是董邦達的長子董誥。

董誥,乾隆二十九年中舉,第二年會試就名列一甲第三,也就是探花郎。

乾隆大筆一揮,將其改為二甲第一,二甲第一稱為“金殿傳臚”,屬於形降實升。

歷任庶吉士、編修、工部侍郎、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等,文華殿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上書房總師傅,欽賜“紫禁城騎馬”。

其中文華殿大學士就是宰相。

董誥死後六天,嘉慶帝親臨祭奠,贈太傅,賜諡號文恭,入祀賢良祠,並下旨為董誥建“董公祠”。

“大叔,您可是姓陳?”沈愈抬頭問道。

中年人點點頭:“正是姓陳,我叫陳赤俠。”

“沒想到貴祖上還與清代著名大畫家董邦達是摯友。”沈愈讚了一句。

陳赤俠嘆了口氣:“慚愧啊!”

“沒有什麼慚愧的,誰家裡都可能碰到難事,陳叔,不知道此畫您想賣多少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