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郭翼與蔡琰匯合的訊息,袁術非常懊惱。無他,在孫堅抵達南陽與他匯合時,曾提出了兩個計策。一個是在南陽截殺蔡琰的部隊,一個是尾隨蔡琰軍奇襲陽城與轘轅關。但袁術生怕會盟去得遲了,風頭都被袁紹搶了,只等了一天,蔡琰軍當時還在江夏郡內,他便不顧孫堅的反對,出發前往酸棗。
從提出會盟,到袁術北上,前後也不過十五日的功夫,諸侯們已經算是用兵神速了。
袁術到了之後,會盟儀式也就正式舉行。在酸棗早已築造了一座高臺,袁紹作為盟主,帶頭登臺,慷慨激昂的唸了陳琳寫的《伐董賊檄》,然後殺牛馬,以血塗面,對天宣誓,表示盟約結成!
搞完會盟儀式,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河內郡丟了!
王匡帶著部隊來響應會盟,結果被人偷了老家,眾人於情於理,都應該幫他把地盤搶回來。何況會盟就是為了討董,郭翼就是董卓部下,更沒有推辭的理由。
曹操便率先提議。從陳留、魏郡兩路出兵,奪取河內,立下第一功!曹操列出三條必勝的理由:第一,郭翼火燒河內,民心盡失。第二,蔡琰軍長途跋涉,疲憊不堪,必會拖累郭翼軍。第三,董卓剋扣軍餉,扣押兵員,與郭翼間隙不小,不會派大軍支援。有此三條,河內必能拿下!
“諸位意下如何?”袁紹直接把這個問題拋給了眾諸侯,曹操是他的部曲,他直接決定,有私心的嫌疑。
事關自己安身立命的地盤,王匡率先站出來,言辭懇切道:“諸位大人,鄙人在河內有威望,得民心,只要渡過黃河,不出三日,必可奪回河內,兵臨雒陽。屆時與諸位大人一齊進攻,必能誅殺董賊,匡扶漢室。”
“好!”
“理當如此!”
諸侯們紛紛表態,支援出兵河內,助王匡奪回地盤。
“好!”袁紹見大家意見一致,便吩咐道:“孟德,你將兵三千,隨王大人去河內。你與郭子鴻乃是舊識,應付起來也方便。本盟主在此為你們擂鼓助威!”
“諾。”
隨後袁紹又命令道:“諸位,事不宜遲。今日我等便進軍河南尹,直取雒陽!”
“是!”
諸侯們各自回營,紛紛率兵西進。
袁術對於由袁紹當盟主這件事情,心裡十分不爽,一路罵罵咧咧回營。
孫堅勸諫道:“將軍,不如我軍搶先一步,先立下首功,也好揚威!”
“嗯。你帶五千兵馬,打頭陣,這首功算你的。”
“諾!”
孫堅帶上人馬,沒有選擇隨大流往西走,而是從袁術駐兵的封丘出發,往南走。不過五日功夫,便拿下了中牟、開封兩縣之地,打出了氣勢,打出了風采,立下了盟軍的頭等大功。袁術頓感臉上有光,在諸侯面前也長了不少氣焰。
在袁術、孫堅取得大勝之時,曹操、王匡這兩人卻被堵在延津縣的榆林鎮動彈不得,郭翼軍的工事就在對岸,他們卻找不到渡河的機會。黃河雖然處在枯水期,但依舊是河水滔滔,此地又恰逢黃河流入華中平原,正是一往無前的流域,想要頂著對岸的火力渡河,實在太難。
曹操看著對岸的營寨,哈哈大笑,衝身邊的下屬說:“郭子鴻移民四十里,在黃河岸邊築城,只待明年開春,河水上漲,稍有不慎,便是千里洪水,這些百姓都是死路一條。看來郭子鴻也不過是浪得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