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無精打采靠在椅子上的江海,沒想到老三會這麼說:“好事?”
“沒有比這更好的事了。”
江海:“……”
江河怎麼也覺得不像是好事:“自己做好了一桌菜,別人坐上去吃了,這……也能叫好事?”
“首先,咱們只能在自己可以努力的地方爭取,”江山早就看開了:
“改變不了的地方,就別費勁鑽牛角尖。”
江海當然知道老三指的是什麼:“你年紀輕輕的,倒比我想的通透。”
“原本也是粗石一塊,”江山抱著熱水,喝了一大口:
“磨著磨著就滑了,別忘了我可是在最鍛鍊人的地方待了6年。”
江海和江河點點頭,紛紛表示比不了。
江山這一會冷的不行,但還是堅持著開啟行李箱,抱出一摞報紙雜誌擱在了寫字檯上。
“都看看吧,這是我給你倆從曰本帶回來的禮物。”
說完,江山扯過床上的被窩把自己裹了起來。
吹了幾天暖氣後,剛回來的江山還得多適應幾天:“最近浦江都這麼冷?”
另外兩位沒顧得上搭理他,都在翻看著桌上的一堆書報。
江山在國外待的這幾天裡,儘可能的收集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刊物。
這一會,他看著江海問道:“大哥,你就說這些報紙給伱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圖片的佔比很大,”江海不斷翻看著:“我的天,居然還有整版的廣告?曰本的群眾能答應?”
此時,在江海眼前的報紙,入眼皆是廣告。
他所說的整版廣告,正是松下去年剛推出的雙屏電視機廣告。
江山站在人民的角度解釋道:“不樂意看,群眾可以選擇不買。”
“可……”江海現在也開始運轉經濟頭腦了:“賣不掉,報社靠什麼賺錢?”
江山笑了:“這份報紙叫《東京時報》,它的發行量算得上是全冬京數一數二的了。”
“哦?”江海立刻開始重視手中的榜樣:“這麼說,廣告的佔比一點不影響報紙的銷售量!”
“據我瞭解,”江山指著那面整版廣告說道:“在冬京,這一整版的廣告收費得五十萬。”
“多少?”江海和江河同時驚呼。
江山很肯定的點了點頭,灣灣的《耳關合報》更狠,頭版的半版廣告就得這個價。
不然,也養不起張愛玲和梁秋實,這些個長期供稿人。
“報社只管保證發行量就成,”江山實在太羨慕80年代的紙媒體:“廣告費自有市場來決定。”
江海根本不敢相信:“你知道嗎老三,去年《浦江日報》一年就虧了20萬。”
江山點頭表示:“知道啊,咱倆不是一個單位的嘛,其實你再仔細想想,何止損耗了20萬。”
江海很肯定這一點:“賬本上可是寫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