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5月13日,三日廣告節落幕的當晚。
與紐約唐人街一街之隔,有一座頗具歐陸風情的社群——小義大利。
顧名思義,住在這的都是來自義大利的移民。
開設於“小義大利”街口的一間7—11便利店裡,年方50的英若誠正和曹禺一塊皺著眉頭立在酒架前面。
“美帝就這樣,”
曹禺瞧著貨架上一遛冰清玉潔的酒瓶:“你別看它是果酒,賣的可一點不便宜。”
“這也忒貴了,”
對於頭回出國的英若誠來說,還真是百聞不如一見:“要不,咱們再回去唐人街瞧瞧?”
“算了,”曹禺的目光一退再退:“乾脆我倆來瓶啤酒解解饞得了。”
中美蜜月期,能用這兩字來形容的雙邊關係,可想都好成啥樣了。
雖然仍不承認中國是自己的盟友,但米國已經在1980年初正式將對中的出口級別從“Y”類,調到了“P”類(友好的非盟國)。
開放了包括防空雷達、運輸直升機、通訊裝置、雷達干擾……400多項非殺傷性軍事技術的限制。
三年後,米國還將繼續把對中出口從“P”上升到與西歐盟國不分上下的“V”。
反坦、反潛、防空……等殺傷性軍事技術的限制,也將一塊解封。
於是,改革開放的頭幾年,中外技術、中外文化……的交流活動密的都不成樣了。
這個月,除了應邀於兩日後啟程訪美參觀“小鷹號”、“突擊者號”航母的劉大將。
還有應米國哥倫比亞大學邀請,來到紐約的中國戲劇家訪問團。
這一會,訪問團的團長曹禺正領著翻譯英若誠,趁著夜色摸來了唐人街打牙祭。
沒曾想,家家中餐館座無虛席的場面硬是把他們給逼出了巷口。
沒辦法,兩位好酒人士只好走進了街口的這間便利店。
80年代,還沒有被日本收購的7—11是紐約隨處可見、頗受歡迎的便利連鎖店。
巧的是,這家位於唐人街街口的7—11,也是黃永鈺和王世襄經常光顧的一家小店。
面對這樣一間所有商品全都觸手可及的店鋪,二位老同志是既新鮮、又歡喜。
“呦,您二位今兒想吃點什麼,”
站在收銀臺裡的大叔,一看就是自己人:“熱狗還是漢堡?”
“都給我來幾個,”
身在他鄉的黃永鈺,就喜歡這款無障礙的交流:“你先慢慢張羅著,我去看看那老頭又瞧上什麼了。”
“不著急,”收銀大叔手腳麻利的幹著活:“您隨便看。”
後腦勺朝後的黃永鈺擺了擺手,抬腳就朝著冰櫃的方向去了。
他這時一點沒發現,自己和店員的兩句對話,已經令曹禺、英若誠同時睜大了眼睛。
“我就知道你準貓在這,記得給思思拿一個草莓冰淇淋。”黃永鈺看著站在冰櫃前的王世襄。
“正拿著呢,”
對於一頓能吃5、6個肯德基聖代的王世襄來說,紐約的超市簡直就是個小天堂:
“小江的巧克力、思思的草莓、小張的奶油……”
一旁貨架的盡頭,每日每人僅一美元補貼的曹禺、英若誠,傻傻的看著眼前的故知。
“我的巧克力、我的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