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頁分鏡圖,一群潔白的和平鴿展翅飛向了藍天白雲。
《這一片藍天,是他們曾經飛過的地方》。
啪、啪,兩滴眼淚掉落在分鏡本上。
“哎呦~”
“呦呦趕快……”
邵逸芙和黃沾,同時手忙腳亂的抽取紙巾小心擦拭分鏡簿。
“其它先不說,”
邵逸芙重新拿起來,仔細看了看:“就是這本分鏡,我都非常喜歡。”
黃沾聽後愣了一下。
在這之前,他早就瞧上這兩本分鏡了。
“那六叔你準備留下哪一本?”
黃沾笑著問道:“是這一本,還是另一本《音樂與和平》?”
“這個嘛……?”
這個問題,正好也是邵逸芙正在糾結的問題。
很明顯,他兩個都想要。
可就在剛剛翻看劇本之前,黃沾已經對他說過:二者擇其一。
所以,在之後觀看兩部劇本的時候,邵逸芙已經同時在心裡比較上了。
不得不說《音樂與和平》的英德二戰戲碼,本身就非常戲劇性。
但偏偏這種戲劇性,竟還是由真實事件改編而來。
這幾個元素揉在一塊是什麼?
是令他眼前一亮的收視率。
捎帶腳的,還能提高一下如今TVB的海外視角。
至於第二本,發生在本土的二戰就更不用說了。
他國的歷史再感人,都不如自己人來的深刻。
這種與生俱來的家國情懷,只需一個畫面就能全體代入。
更讓邵逸芙沒想到的是,這位名叫江山的編劇,居然直接以分鏡的手法來展示劇本。
文字配合畫面的聯手衝擊,他哪能招架的住。
什麼叫愛不釋手?就是拿到好東西不肯撒手!
“好不容易得到一個蕩氣迴腸的劇本,我怎麼可能輕易放過,”
邵逸芙拍了拍膝蓋上的劇本:“拍,一定要把它拍出來。”
“這麼說,你準備留下這部飛行員的了?”
果然和他估計的一樣,黃沾伸手準備拿回另一本。
“別動,”
可惜邵逸芙沒給他機會:
“你幫我回去問問那位編劇,能不能兩部劇本都留下。至於稿酬嘛……你先問問他的意思。”
……
第二天上午,剛走進報社沒多久,江山就接到了從香江打來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