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對他說一切都由他說了算。
在拿到了領導的尚方寶劍後,任旭東才終於放開了手腳……”
“但到了真槍實彈開拍的時候,任導還是遇到了難題,”
石廠長接著道:“於是,組織上就派了一員大將過去幫他。
沒曾想,這位不但在現場指導劇組如何挖地道,還親自幫他們調製炸藥。
亦步亦趨對地道戰是瞭如指掌。
之後細問才得知,原來這地道戰,就是這位首長髮明的。
他,就是號稱工兵王、架橋王、地雷戰王、坑道戰王、工程構築王的工兵祖師爺——王耀南。”
一水的大王甩出後,驚起一片鷗鷺。
“這麼牛?還工兵祖師爺?”
胡嘯驚問:“難不成咱們國家的工兵,就是他組建的不成?”
“誒~你還真說對了,”
謝晉:“最早的紅一團工兵連,還就是王耀南同志負責籌建的……”
劉帥曾經說過一句話:只要王耀南有煙抽,紅軍就沒有過不去的坡;
只要王耀南有酒喝,紅軍就沒有過不去的河。
“老劉,”謝晉笑著看向劉熾:
“和伱當年在和尚廟,就完成音樂培訓一樣,
這位王耀南同志在參加紅軍之前,也已經是一身的本領了。”
“不會吧……”劉熾有點不敢相信,人好歹也是在延安待過的:
“工兵的本事,可比我這門手藝難多了。”
“你聽我慢慢跟你說,”
謝晉不慌不忙道:“這王耀南的家裡打祖上開始就是做煙花炮仗的,
在他4、5歲的時候,便開始跟著叔父們學做鞭炮了。
等到他長到8歲的時候,又跑去安源煤礦投靠在那裡當爆破工的父親……”
於是,在學習爆破的同時,王耀南又學會了開鑿地道。
不僅如此,天天跟著父輩從事高強度體力勞動的王耀南,還練就了一身耐力。
等一切就緒後,天降大任了。
1921年,安源煤礦的歷史時刻到了。
這個“秋收起義”的指揮中心,同時也改變了王耀南的人生路線。
在安源兒童團成立之後,王耀南毫不猶豫便報了名。
又過了幾年之後,由於他的個人優點過於突出,老總便任命他去組建工兵連。
從那時開始,王耀南這個名字便與我軍的工兵發展史,密不可分了。
眾所周知,工兵在軍隊系統的地位,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危險係數,都是排在頭一份的。
其艱鉅程度一點不亞於一線作戰部隊。
更別說,是毫無經驗可談的工兵創始連了。
但,王耀南就像是上天派給我軍的一位及時雨。
由他帶出來的工兵連,可畏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就地取材、實施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