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吧?”周也明笑了:
“其實,這句話是錢老在55年時,與陳賡同志的一場對話。
我在電話裡專門就此事採訪時,錢老便笑呵呵的對我說:
當時陳賡同志專程從燕京趕回了哈爾濱來接見我,
他見到我的第一句話就是:中國人搞導彈行不行?
我聽後回答說:中國人怎麼不行啊!”
“然後就給伱錄下了?”
“我這可是經過錢老允許的。”
這一會,古錚錚多希望有那麼一天,自己也能夠親自去採訪功勳高層:“你們可真牛!”
“那是,”周也明:
“當時我看見江山交上來的劇本時,第一個感覺便是,無論如何也要一絲折扣不打的完成這部作品。
知道我當時費了多少功夫嗎?
親自下場聯絡演員聯絡服裝道具,佈置現場布控燈光……
好在江山和扶林都是幹事的人,才令這場戲完成的如此漂亮。”
要說周臺長這次還真得很給力,為了在最短的時間給劇組找來大量的專業演員。
破天荒的以央視的名義在藝校、劇團內張貼了招募令。
一句“為國慶獻禮”,令從不允許學生接戲的中戲,也只能暫時閉眼。
“那一大的召開日期你們又是怎麼確定的?”古錚錚對這事特好奇。
“你去找一下《中國社會科學》雜誌,今年的第一期,”
周也明道:“那上面有一篇文章《一大的召開日期和人數的考證》。
你去看看就知道了,人家為這事已經忙了很多年了。”
中國在2、30年代的紀錄十分混亂。
“一大”中能一直堅持到底的同志只有兩位。
但對於“一大”究竟是哪天召開的事?他們也表示記不清了。
之後因為只能確定一個籠統的時間7月份,便將7月1日定為了黨的生日。
說來也巧,等時間來到1980年時。
解放軍後勤學院的一位黨史專家,在一月份的《中國社會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
他透過多年的資料收集,最後在蘇聯的一份報告中找到了這樣一行記載:
——從7月23日開始,中共一大召開了。
另外在此之前,燕京革命博物館的管理員李俊臣,在查詢到一份1921年的《新青年》報時,也提出了同樣的看法。
當年陳公博還沒叛變時,在《新青年》報上發表了一篇遊記《十日旅行中的春申浦》。
細心的李俊臣,在這篇遊記中發現了隱藏的秘密。
陳公博在遊記中寫到:7月14日啟程赴上海參加了一個學社,並在那裡遇見了兩位外國朋友。
李俊臣推斷,這裡面說的“上海學社”應該就是“一大”。
而那兩位外國朋友,對應的就是兩位共產國際代表。
按這篇遊記記錄的日期,會面的時間正好就是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