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安和街51號的小院裡,處處透著王家衛的光影。
倆孩子的小屋裡,小魚和小白正圍著爸爸彙報學習成績。
“不錯,”作為一社之長,江海經驗豐富的點評著手裡的大字本:“瞧瞧咱小魚的這筆字,哪像個一年級的小學生寫得,可真有幾分我當年的筆鋒。”
趴在爸爸肩膀上的江小魚眉眼一樂:“二叔說了,你的字沒有三叔的好看。”
“胡說,”江海告訴了小魚一個傳說:“就你二叔和三叔的那筆字,當年還是我手把手教得呢,怎麼可能沒有……”
說到這,江海忽然愣住了:“小白這是你寫得?最近你的毛筆字進步的很快呀!”
正坐在靠背椅上啃炒米球的江小白,道:“是三叔手把手教我的。”
“嗯?”江海再瞧瞧閨女的大字:“小魚,你怎麼不跟著三叔學啊?”
“我學了,”江小魚抬手指了指牆上的幾幅簡筆畫:“我跟三叔學畫畫了。”
“噢,”
看著眼前頗具文采的一雙兒女,江海深感欣慰:“你倆先跟著三叔好好學,等日後爸再帶兩幅字畫回來掛上……”
暢想曲剛起一頭,外面就有人喊了。
“大哥,”江山把頭伸進了屋:“就您現在這地位,能買到幾張火車臥鋪票?”
“嘁,”江海:“那還不是想買多少就買……”
“打燕京站發車的,”江山忘記說備註了:“明天晚上的那班車。”
“燕京發車的?”江海有點拿不穩了:“還是明天就走的?”
“不為難的話,給來個5張就行,”江山笑得燦若星河:“難為您了。”
“只要你小子一說您,”江海起身走出了小屋:“就準沒容易的事。”
“難辦嗎?”
“難辦也得辦呀,”江海和老三四手一圍,煙就著了:“五張是吧,我馬上就幫你打電話去。”
趁著大哥打電話的功夫,江山來到了李若誠的窗邊。
“李叔,您收好嘍,這可是個好東西。”
李若城接過去瞧了一眼,沒瞧出好來:“這是什麼?”
“首日封,”江山著重強調道:“猴票的首日封。”
庚申年猴票的首日封,一共只發行了9400封。
雖然和猴票同一日發行,但因數量稀少就沒有大操大辦了。
相比猴票的早早出樣,猴票的首日封形象卻一直困擾著邵柏林。
直到他得知在1980年的正月初一,也就是猴票的發行之日,亞洲將上演一場百年不遇的天象奇觀:日全食。
才立即揮筆設計了一封庚申年的首日封:天意吾作。
“這集郵的名堂還真多,”李若誠還是沒瞧出什麼好來:“怎麼就一封呀?”
他想起了一版80枚的猴票。
“您老就知足吧,這玩意全世界也沒超過萬封,”江山打了個比方:“連我大哥都沒得著一封呢。”
“呦,那我可得好好收著!”李若誠立刻感覺手裡的紙片不一般了。
兩個外行正聊著郵票發行的事,打完電話的江海從屋裡走了出來。
“老三,車票的事已經說好了,可人家怎麼給伱呢?”
“這些小事您就別操心了,”江山趕緊迎了上去:“到時我派人帶著錢去取票。”
“瞧見沒李叔,老三如今是越發出息了,”江海也靠在了李若誠的窗邊:“都能在燕京調派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