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影廠的展廳裡,有兩大扇明亮的窗戶。
相比屋裡的熱熱鬧鬧,正在飄著雪花的窗景,就顯得更加清冷了。
對於這個年代的企業單位來說,能得一金獎銀獎,或是一省優部優,往往還是一項不容推卸的政治任務。
比如,江山那隻在冬京廣告節上獲獎的公益廣告《名畫篇》。
那廣告在製作之初,也同樣被上級下發了“爭取獲獎”的書面通知。
一般情況下,面對通知函裡的“爭取”兩字,下級單位都是一律按照“務必”來執行的。
“咱們單位的片子,已經多少年沒在國際舞臺上獲獎了,”
特偉今天是真高興啊:“我原本還以為《哪吒鬧海》能鬧出點動靜來,沒想到等來的卻是《牧笛》的好訊息。”
江山這一會只想做個合格的聽眾。
但腦海裡不斷跳出的新聞畫面,卻又在不停的提示他:美影廠在79年上映的幾部動畫電影,都將在今明兩年取得令人矚目的好成績。
戴鐵郎這時候說道:“廠長,咱們單位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作品,應該是木偶劇《神筆》吧?”
“對的,就是它,”
對於廠裡第一部獲得國際認可的影片,特偉還是很瞭解的:
“《神筆》這部片子就是衝著獲獎去的,當時廠裡為了拍好這部彩色木偶劇,足足準備了兩年。”
“兩年?”許局驚了。
實在是沒想到,原本在他眼裡很小兒科的東西,居然要花上這麼多時間。
“我們局建一個廠也用不了這麼久啊!”
“那是,”特偉也承認這點:“別說你們局了,就是閔行一條街那樣的建設速度,全世界也找不出幾個呀!”
許沐春擺了擺手:“1號路就更不用提了,十萬建設大軍一塊上,不出奇蹟就怪了!”
1959年那會兒,仍是一個油電混合照明的年代。
浦江的十萬名工人老大哥,僅僅用了78天的時間,不但在一片農田上建成了一條柏油馬路,還在沿路豎起了13棟大樓。
之後,又用了三個月不到的時間,完成了1號路二期工程的18棟大樓。
自此,”閔行一號路“的威名就徹底叫響了。
和徐匯新村的九棟樓一樣,只要是浦江拍攝的紀錄片,這兩處地標就必然會出現在鏡頭裡。
聽見許沐春口中的十萬大軍後,特偉也笑了。
“你要清楚一件事,當年籌備《神筆》的時候,咱們單位還沒建廠呢!
只是製片廠的一個美術小組,全組人加一塊也沒超過20人。
從沒有接觸過木偶劇的美術組,一切事情都要從零開始。”
浦江美影廠的美術片,拍攝週期一向不短。
究其原因,一是因為製作團隊的精雕細琢、耐心打磨。
還有一點就是,很多影片的製作技術,都是邊摸索邊拍攝的。
也就是說,建廠前後那些年的作品,本就是一個學習成長的過程。
“知道《神筆》當年獲了多少獎嗎?”特偉對著許局長伸出了一隻手:
“從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上的一等獎開始,《神筆》先後在五個國家拿到了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