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是為了宣傳那一帶小麥豐收的新聞。
但,拍攝的時候是5月底。
經過剪輯、合成、郵遞膠片,到臺裡後再次稽核調整……
落實排片日期,再送到臺長室等待批准播出,已到十月份了。
後來種下去的玉米都已經豐收了。
只能向古錚錚說得那樣,當農業紀錄片播了。
但,現如今的電視臺和廣播報刊,出鏡率最高的就是田間四季。
隨便在街上拉一位同志出來,他能給你從春季科普到冬季。
沒有實踐經驗沒關係,人家有過硬的理論知識。
江山看完後,想安慰古錚錚一句:
“其實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別說你們電視臺,就算是新聞連播,也一樣播著趕不上趟的新聞。”
他說完也跟著搖了搖頭,卻發現,古臺長一臉疑惑的看著自己。
“新聞連播?這又是哪個臺的新聞?”
聽古臺長這麼一說,江山才發覺自己說禿嚕嘴了。
1978年,新聞連播剛剛面世,開播最初的時常為20分鐘,名字為《全國電視新聞節目連播》。
江山記著上一世,《新聞連播》的名字是由燕視一位美工改的。
當時,全國的黑白電視多數為12吋大小。
當一橫十字的標題出現在螢幕上時,顯得非常細小。
於是就提議改為又大又醒目的《新聞連播》。
此時的江山,睜眼說真話:“就是燕視的《全國電視新聞節目連播》,這標題忒長,每次我都省著說。”
“新聞連播……”
不光是古臺長,這一會對畫面設計很在行的黃華,也在喃喃自語。
“還別說,剛剛即使你不解釋,我也猜到是燕視了,”黃華一向該說的都說,他倒覺得江山說的四字標題,更官方。
古錚錚在心裡來回想了一會,忽然:“啀,別扯遠了,剛剛不是在說咱們臺的新聞嘛。”
但心裡已經默默記下了這四個字。
“對對,”黃華也轉了回來:“但這事可不大好解決。”
古錚錚點了點頭,準備摸煙了。
小江同志說的沒錯,新聞時效的問題,已經成了每家電視臺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