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扶了下眼鏡,又確認了一遍:“兩份浦江日報?”
“對。”
還沒等師傅轉身去拿,忽然一輛腳踏車靠了過來。
斜腿一撐,對師傅喊道:“浦江日報來一份。”
師傅不再多說什麼,麻利的將一大摞《浦江日報》堆放在了最醒目的位置。
位於南/京路上的這家報亭,綠皮的漆身,透亮的玻璃。
與市面上常見的報攤相比,無論是報刊的種類,還是數量都要全面的多。
漸漸的,櫃檯上厚厚的《浦江日報》,肉眼可見的矮了下去。
如果這一會,你爬上今年剛恢復原名的“浦江新世界百貨商場”四樓。
往下看。
除了能看見穿梭往來的辮子車、停放成排的腳踏車……
還會發現南/京路各個方向的街道上,一些年輕的身影在快速移動。
漸漸的,不同方向的身影,匯聚到一個焦點。
綠色的郵政報亭,已經被這些身影完全包圍。
面對蜂擁而至的人群,已經滿頭大汗師傅,迅速轉身從貨架下面,又抱出了一大摞《浦江日報》。
兩分、兩分、報紙、報紙……
還沒等到中午,300份《浦江日報》已經見底。
同樣的情況,在不同的報攤延續。
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從清晨6點開始,越來越多的群眾,發現了《浦江日報》上的新氣象。
尤其是那幫,早早就排隊站在市圖書館門外,等開門的年輕人。
他們每天來這的目的,就是為了等著抄閱館中幾十套《數理化叢書》。
“你們快看,浦江日報上刊登了給教育出版社的一封信……”
“還有這,你看反面。”
“天天……數理化,今天的報紙居然有習題?”
“快給我看看,呀……還有解析!”
“這些考題我見都沒過。”
“本報自今日起,將為廣大讀者朋友……”
“太好了,我以後每天都要買《浦江日報》。”
“你幫我先排著隊,我馬上就去買。”
“我也去。”
“幫我帶一份。”
……
《浦江日報》上不僅有數理化習題,還有答案解析的訊息不脛而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