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王兩家與自管會支南援軍約定出兵後的第三天,
聯軍鄭揚空部在大雁領北麓與第一支屍群遭遇併發生戰鬥。
他們自接到命令起立即動身,從岷江口三橋基地連夜出發,沿途收攏散落在各地協防的支南援軍小隊。
當鄭揚空部與這股將要攻城的萬人屍群相遇時,其自身兵力已經超過三萬。
看到那些面目猙獰的傢伙已經把大雁領腳下的這座小城團團圍住,
陳剛霎時便怒上心頭。
他問鄭揚空:“統領,那些傢伙要攻城,打不打?”
而對方的回應也十分簡單。
“打!一隊在前主攻,二隊三隊策應擾敵。剩下的人隨時準備接應!”
“是!一隊跟我上,揍翻這些吃人的醜東西!”
相似的情景在從大婁山至烏蒙山北麓約五百里寬的狹長區域內隨處可見。
一個月後,所有在明面上活動的屍群已經被消滅大半,其中不乏四階中期以上屍王、屍將所率領的萬人屍群。
在剩下的硬茬子裡,有一路屍群行蹤不定、舉止怪異,屢次從聯軍的清剿行動中逃脫,漸漸引起了自管會方面的注意。
在災變前的和平年代,
每天都有上百顆遙感衛星從距離地面大約五百公里的高度經過地球上空,
人們透過衛星上裝載的返束視像管儀器,就能獲得大量對地觀測照片,
這些衛星裡大多數是商業公司的產品,設計壽命只有兩年不到。
有的被設計為返程式,通常在軌七到十五天就要回收,超過一個月就會面臨報廢。
災變之後,無人看管的全球衛星網路面臨癱瘓,相當一部分衛星已經損毀。
留下來的衛星中,更是隻有極少數具備穿透孢子黑霧觀測地面的能力,以及將資訊穿透黑霧干擾傳回地面的能力。
它們是非民用的高分亞米級精尖科技產物,配置高、效能強。
在災變前大多掌握在聯合政府和國際科盟的手中,
獲得衛星資源的支援,
也是宋王兩家選擇跟自管會和錦城方面合作的原因之一。
自聯軍行動開展之後,
事務長斳峰就曾批准啟用多顆低軌遙感衛星,
這些衛星晝夜不停對黔西各地進行監控,將大量對地影像傳回地面。
指揮部又將這些影像資料匯總,並加以分析,為地面作戰部隊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戰場情報。
就比如在衛星啟用前,
南明同盟的十萬進化者曾在大婁山裡白白繞了半個月,
反倒是被屍群偷襲死傷了兩三千人。
而在多顆衛星高精度衛星啟用後,
即使是在最開始的一星期內,
王家守軍也破天荒的在婁山關一帶殲滅多股千人屍群,
就連金沙和赤水的當地駐軍也各有斬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