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後,崇真道場之中迎來了靈寶派的代表劉蘊靈,他面色難看的來到玉宸的面前。
見到這位老熟人,玉宸笑道:“怎麼,看來你這次是大有收穫啊。只是,這個收穫,似乎並非你想要的。”
劉蘊靈聞言,苦笑一聲,無奈道:“道友就不要笑話我了!我們這次可是丟人丟大發了。”
“怎麼?難不成那何高妙已經將那六道祭煉完成?”玉宸的語氣非常的平淡。這八年的時間,已經足夠讓玉宸摸到這個世界的極致,他很清楚,除非何高妙徹底陰神陽化,並且將其精心準備的那件法寶祭煉到大成,融入陰世之中,否則世界底蘊註定了何高妙不是他的對手。
“並非如此!哎……若非道友提醒,我們都沒想過探查門下弟子是否和那些小國修行勢力有所聯絡,都沒發現已經有這麼多門人受到蠱惑。”
說著,劉蘊靈便是將幾分竹簡遞給玉宸,玉宸接過翻閱了一下,都是些靈寶派門下弟子學習旁門術法,墮入左道的記錄。
“能夠提前發現總歸是一些好事,還有這幾個人雖然修行了陰邪之法,但根基還未更易,身上也沒有什麼孽氣、業障,算不上墮入左道。”
玉宸一邊安慰,一邊指出幾個去他道場聽過道的弟子。
他們幾個玉宸也是關注過一段時間,發現只是單純的學習一些陰邪的旁門術法,修行的材料也大多是來源於誅殺邪道修士的收穫,自身並沒有直接動手去做些有傷天和的事。
對此,玉宸在提點一兩句,傳授些凝神靜氣,驅逐心魔的法門後,便沒有過多幹涉他們的選擇。
在這一點上,玉宸的教學理念其實更接近於茅山派,只要門下弟子觸碰一些不可逾越的底線,在底線範圍內的事情,他都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對此也是有所瞭解的劉蘊靈聞言,順勢將幾個人名字抹去,玉宸一看,不由笑罵道:“看來道友也想著要改變一下靈寶派的教學理念啊!怎麼自己沒膽子進行,還要把貧道拉下水?”
“道友可是當世第一人,我哪裡是拉你下水,明明是想要扯你的大旗,方便行事罷了。”劉蘊靈說著,給玉宸解釋其中的緣由:“其實,自從何高妙背叛宗門後,我和一些同門便一直在想,三百年前雲祖師創立持戒齋法後,我靈寶派是否真的腐朽了。”
劉蘊靈眼中浮現出一絲絲的流光,說出一句足夠震動整個靈寶派根基的話語。玉宸聞言之後,卻表示理解,對方口中的那位雲祖師是昔日靈寶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構建三山科儀的陽神真人。
這位真人也算的上天縱奇才,在三山科儀完成之後,也是根據當時的情況,創立了持戒齋法。
此法類似於閉口禪、宏願法,透過對三山科儀立下對應的戒律,而後修持此門齋法,藉此得到三山科儀的加持。
這種修行之法在早期三山科儀還不夠完善,無法完美覆蓋陰世,古神氣息還會時不時洩露的時候,很好的儲存了靈寶派新生弟子的實力。讓很多靈性高覺,能夠感受到古神氣息,但修為不足的弟子,也能夠在山中修行,無懼古神散發出來的力量影響。
但齋法最初的時候,是源自於古人祭祀先聖的一種禮儀,原意是為了保持自身身心的齊和淨。
仙道繼承了這一點,一點點衍生出最初的三種齋法,分別是設供齋,積德解愆;節食齋,和神保壽;心齋疏瀹其心。
因此,仙道修齋法,本身並沒有所謂的立戒律一說,其本質是一種提升自己道德修為,長養內在靈性與智慧,以“專道”、“樂道”、“合道”為最高目的修行之法。
三百年前,靈寶派雲祖師創立的持戒齋法固然能夠藉助戒律和科儀之力讓人保持一種長久的清淨,卻也難免束縛了修行之人的心神,讓他們在看待一些事物的時候,會不自覺的帶上一些死板和固執的態度。
故而,三山之中,雖然有“茅山風氣最開放,龍虎戒律最嚴格,靈寶居其中”的說法,可實質上,變通最小的反倒是看似中庸的靈寶派。
這種不知道變通的最佳成果便是何高妙。
據玉宸八年來收集到的資訊所知,何高妙當初提出重建輪迴的時候,雖然提出了不少有傷天和的理論,卻沒有像現在這麼喪心病狂。
玉宸回憶了一下相關的記錄,有些好奇道:“我記得你們當初可是將何高妙視作是異端,先是將何高妙的理論從頭貶低到底,然後幾乎以一種審判的態度對其發起了通告式的回覆,要求他在靈寶祖壇前立下最高的誓言,表示自己再也不去接觸類似的理論。若非如此,就他當初的修為,也不大可能真的攻入祖壇所在的位置,奪取半道靈寶符籙才對。”
“道友已經知道了啊!”劉蘊靈聞言,略顯尷尬的笑了笑,道:“也對,道友這些年來研究三山科儀,以及我靈寶一脈的道法,應該也看出我靈寶祖壇同其餘兩處祖壇的不同之處。比起其餘兩處以匯聚山川土地神祇的神力為主,靈寶祖壇中還蘊含諸多門下弟子的法壇之力,若非我等讓其進入立誓,也不至於讓他奪走半道靈寶符籙。”
“所以,你對他的想法到底是什麼?”
玉宸越發好奇,說出自己知道的一些事:“他當初的情況我也瞭解了一些,以他的修為和地位,如果在龍虎山,當代天師會先同其和顏悅色的解釋一下其中的問題所在,然後直接送入‘小黑屋’裡,日夜抄寫道經,領悟先人的慈悲之心,什麼時候能夠抄寫出蘊含慈悲之意的經文,什麼時候再出來。”
“而在茅山,茅山的前輩會選擇先非常‘貼心’的幫他仔細分析思路中可能存在的問題,甚至幫助完善思路,讓他明白鑽牛角尖是不對的。若是‘執迷不悟’,便讓他明白一下,什麼叫感同身受,據我所知,茅山似乎有一門秘術,能夠讓人同物品的靈性相合,可以讓人同那些有傷天和的材料產生共感,感受那些材料誕生前後的經歷。用茅山一位祖師爺說法,既然你要讓人家為大義犧牲,那你先感受一下被犧牲者的痛苦,再來和我說大義。”
“要是你的話,你覺得靈寶派應該用什麼方式教導?”
劉蘊靈聞言,陷入了沉默之中,在玉宸等待的過程中,好幾次他都打算開口述說一下自己的想法,但嘴巴微微張開,卻又停了下來。最終,劉蘊靈反問道:“如果是道友你,會選擇怎樣教導?”
“如果是我嗎?”玉宸聞言,沉默了一會兒,笑道:“看情況吧!”
“看情況?”劉蘊靈重複了一下玉宸的話語,似乎有些不能理解他這麼說的意思。
對此,玉宸笑了笑沒有再多說什麼,這種有些涉及到自我理念根基的東西,其實是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只能說是哪個更加符合普世價值觀而已。因此,這些東西也不適合同理念不同的人述說,很容易破壞雙方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