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發後改·一個小時後更替……………………
五方上帝承認,地母依舊處在閉關狀態,天帝經過三次離去歸來,透過天之主權誅殺了一大批位格不算高的古神之後,便一直呆在天界中央沒有動彈。
整個神道,已經沒有人能夠對抗玉宸神仙道的確定。
冥冥之中的氣數確定,一縷青光也是隨之在玉宸雙眸中浮現。
十二萬九千六百道符籙自動組合,化作一枚類似於神敕,又宛如權柄的東西,在玉宸瞳孔之中上下沉浮。
玉宸身上氣息一變再變,先是變得晦澀玄奧,而後空靈神聖,接著飄渺無蹤、不可測度、難以名狀,最終迴歸到一開始的模樣。
“哎……”
不少天神紛紛嘆息,他們都感知到神道氣數止不住的同仙道合流。
而按照原本仙道和神道的氣數對比,這個合流也只是說得好聽一些。
說的直白一些,玉宸這次講道以及五方上帝的承認,分別從仙道和神道之中,各攝取了一部分氣數,作為神仙道在此方宇宙傳播的基礎。
因為神仙道在立意和根基上,更接近於仙道,甚至神仙道本身,也是掛靠在仙道之中,屬於仙道的一個分支。
因此,在絕大多數神道修士眼中,就是神道氣數開始向仙道轉移。
部分天神甚至認為,神仙道就是玉宸用來攝取仙道氣數的東西。
但不得不承認,在玉宸和通天,以及五方上帝在上面壓著的情況。有了神仙道這個概念作為中轉,不管是仙道,還是神道,都不至於那麼爭鋒相對。
而神仙道的建立,也是帶來了許多新的變化。
流轉在天地之間的力量,必有其根源,神道權柄也好,仙道道炁也罷,都不是憑空出現的東西。
無論是權柄,還是道炁,都必然有著其最初的概念,以及運轉的能量。
玉宸的神仙道也是如此,十二萬九千六百道符籙,是玉宸對於天地道則法理的解析,也是神仙道的根本,是其概念的基礎。
這東西,若是沒有足夠的氣數和力量作為支撐,也就是類似於呼風喚雨一類的大神通而已。
但此時,玉宸本身能夠為其提供足夠強大的力量,五方上帝又給與了一定的支援,加上此地無數仙道修士,不少人都是學習了神仙道的法門。
多方面因素集合,使得剛剛確立的神仙道,出現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
一位位明悟了神仙道法門的修士身上紛紛浮現出一道道神光,特別是那些修行風道的修士。
例如清商仙子,便按照玉宸先前演化的神敕,結合那位風神展露的力量,依託自身風袋為基礎,演繹出一道金光燦燦的神敕。
明明之中縷縷願力向著神敕匯聚而來,那是東海之中一些生靈對於風的祈願。
東海不同於中土,因為仙道勢力鼎盛,加上龍族執掌海域,神道的一些規矩,在這裡算不上好用。
加上夏商戰鬥前,東海曾經遭受過海獸之母的攻擊。
大量生靈出現變異,或者部分族群分裂出新的群體。
這些新生的族群,或者變異的個體,並不具有太高的智慧,只會本能的向著某些事物祈禱、叩拜。
祈禱物件的太過籠統,沒有一個具體的人格概念作為依靠,也沒有什麼象徵物作為承載。
以至於這些願力,同其他願力一起,雜亂無章的散落在天地之間。
最後的結局,或是消亡,或是匯聚在一起,造化成某種精靈,再或者被相匹配的神祇感知到,向其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