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你是一個農戶,你一年能夠生產二十石糧食,那這二十石糧食就是你的生產力,而你和你的土地就是生產資料,你是一個鐵匠,你一年能打多少斤鐵,這是你的生產力。”
“以此類推,所有行業。”
這番話一出,這幫天子儲君眼中才有著明悟之色,舉例子永遠是最簡單的解釋方法。
“仙師。”
道衍突然揪著鬍子開口。
“那和尚的生產力是什麼?”
看了眼道衍,季伯鷹很想給他一個大逼兜,然後告他哪裡涼快哪裡待著去。
正兒八經從社會生產角度來看,和尚道士之流,那都是基本上沒有生產價值的存在,反而是純純消耗社會生產力。
“精神。”
隨便回了道衍二字,季伯鷹不再理會這黑衣和尚。
畢竟道佛的存在就是給予民眾精神寄託,從這一點看,也算是生產力。
“仙師,既然要使用白銀,那現在已經發行的寶鈔怎麼辦?”
明祖制:大明寶鈔為國家唯一法定貨幣。
宣德帝緊皺著眉頭,同排氣色不佳的洪熙帝也是一樣。
大明寶鈔對他兩來說,一直都是心頭的一個痛。
畢竟老朱和朱老四以及老朱棣,這三位在職皇帝,都得益過超量發行寶鈔,成就了屬於他們的盛世,那叫一個爽。
可洪熙和宣德,完全就是給洪武建文永樂擦屁股的。
哦不。
寶鈔這玩意,桑紙做的,擦屁股都沒人要。
季伯鷹看了眼宣德帝,隨後稍顯沉默。
關於大明寶鈔,季伯鷹每次看到歷史上相關記載的時候,都深思想過這個問題。
曾經也在閒暇無聊之時,在一些類似的讀到過關於大明寶鈔的處理方式,大多都是選擇逐步回收,逐步將大明寶鈔拉回原本的流通價值,甚至最後發行國債,以此來持續性拉回寶鈔的價值。
但真到了季伯鷹自己來處理這個問題的現在,他並不是這麼想的,他覺得這些做法太過理想化和空談論了。
這裡是大明,不是二十一世紀。
且不說拉高已經被貶值百倍寶鈔價值的過程需要持續多久,這種全新的金融政策制定出來之後,能不能被各級官吏貫徹執行下去都是個超級大問題。
畢竟這年頭當官不需要學經濟學,各級官吏大機率都看不懂。
在金融體系尚未完全建立,或者說壓根沒有金融體系,甚至連國家層面都沒有金融概念的大明,硬要搞金融這一套,廟堂諸公都是一臉懵,你還期望處於封建迷信的老百姓會信?
比如發行國債,以古代百姓對朝廷的信任度,哪個老百姓願意把手頭那點餘量拿去換國債?
寧願留著擦屁股也不給官府。
你實操起來不崩誰崩?
而且,季伯鷹覺得弄金融這一套屬實是太複雜了,完全有點脫褲子放屁的感覺。
拉高貨幣價值,發行國債,這一套玩意看起來很是高大上,邏輯縝密,貌似無懈可擊,但有點過於照虎畫貓。
真要實操起來,實際上還沒有三板斧管用。
拿著後世的衣服來套古代的身,尺碼不對。
理論歸理論,如果不能結合時代背景應用於實踐,都是白搭。
在這未來的三五百年,白銀是硬通貨,實際上只要握住世界上的各處白銀礦產權,就連離岸貨幣那一套體系都沒必要搞。
金融很複雜,但金融其實也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