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向前裝模作樣的思索片刻,就點頭,“行,你讓人送去佩吉的莊園。”
麥克唐納嘿嘿笑著點頭,心裡覺得自己賺了。
至於未來這些油畫,是否會被炒起來,麥克唐納根本不在乎。
以他的地位和身家,確實能收集到更多、更好的名家畫作。
而且本著降低風險的考慮,買那些已經成名多年,公認的大師畫作。
才是更穩妥,更保值的買賣。
但楚向前卻知道,未來鎂幗畫家的畫作,會越來越受市場的歡迎。
說白了,誰的畫作值錢,受到市場歡迎。
其實還是靠背後的推手。
歐洲很多大師的畫作,不僅難以買到,也極少出現在市場裡。
升值空間和盈利空間已經不大了。
對於畫商、畫廊和投資者來說,不值得把太多的精力、錢財耗費在這上面。
所以才盯上了鎂幗那邊的畫家,還有歐洲那些已經小有名氣的年輕畫家們身上。
既然小有名氣,自然說明水平已經不低了。
一旦某一個畫家的知名度被炒起來,未來的收益會以千萬、甚至億來計算。
所謂風險越大,收益也越大。
更別說,炒作一個,十個、幾十個青年畫家,付出的成本其實沒想象中那麼大。
歐洲老牌畫廊,為什麼每年都會推廣年輕、有潛力的畫家的畫作。
甚至賠錢幫他們開畫展,說到底還是因為利益。
只要成功一個,之前的所有投資,就能翻倍收回來。
瑪格麗特更簡單,她可不管誰最有前途。
只要是近些年小有名氣的年輕畫家,在倫敦開個人畫展,都會看到她的身影。
幾千或者一兩萬英鎊,甚至僅僅幾百英鎊一幅的畫,對她來說毛毛雨。
去年就收藏了五十多幅,其中幾幅,楚向前看著都覺得喜歡。
但也有不少,楚向前自問,自己確實看不懂。
或許他從來都不是個,有藝術細胞的人,更不知道欣賞的俗人。
畢竟楚向前心裡,畫家厲不厲害,畫作好不好,向來都是以利益的目光去看待。
但瑪格麗特反而和她不完全一樣。
這或許就是從小成長的環境,受到的教育之間的差別。
瑪格麗特喜歡聽歌劇,但楚向前確實不怎麼喜歡。
真讓他選,是真覺得師孃喜歡聽的黃梅戲和越劇,才更好聽。
不過楚向前沒藝術細胞,但他有投資眼光。
所以前幾年,看到瑪格麗特收了兩幅弗朗西斯·培根,在七十年代畫的油畫後。
不僅不反對她每年買那麼多油畫,反而給了她每年100萬英鎊的額度。
然後這女人就可勁的收購市場裡,那些年輕畫家,或者畫風成熟,卻不那麼出名的畫家的畫作。
特別是瑛幗國籍畫家的畫。
弗朗西斯·培根的畫,楚向前此時已經收藏了11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