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一番討論,很快先確定了,202.5萬美元乘以12的2430萬美元中,先分飛利浦、諾德一人1百萬。
剩下的2230萬中,楚向前因為是船主和這生意的發起人,拿走1200萬,眾人心裡其實意見不大,但眼看楚向前直接拿走一半,多多少少還是有點羨慕的。
好在煤炭生意只是楚向前對霓虹出口生意之一。
鐵礦石、牛羊、木材,甚至等阿曼的油田拿到手,每個月5萬桶的石油,也需要找客戶。
所以楚向前一句,這1200萬自己今後會不斷買勝利輪,立馬讓9個鬼佬沒了意見。
哈德爾、納爾遜、布里奇、葛白四個部門的頭頭,拿走100萬,加起來就是400萬美元。
盧卡斯、布萊爾兩個助理處長則拿80萬,東區指揮官特納和油麻地警署署長查爾斯則拿50萬。
特納這個葛白的助理最少,只有30萬可拿。
等於牌友會的9個人一共拿走690萬美元。
加上飛利浦、諾頓的200,和楚向前1200萬,等於2090萬。
剩下的340萬美元自然是留給鎂國佬的。
但拉誰入局,得看具體情況。
而且以楚向前的性格,既然葛白這些人拿了錢,那就得做事。
今後楚向前在港島的進出口公司,不管是遇到港島、還是倫敦,亦或者鎂國人的刁難,都由他們負責解決。
當然飛利浦和諾頓,還有鎂國人拿了錢,同樣得出力去搞定倫敦和鎂國佬。
相對應得,楚向前既然拿走的這1200萬,那他就得保證貨源和運輸。
而且還得保證,每年至少得采購15條船。
即便用40萬美元一艘勝利輪來算,每年也要花掉600萬美元。
但楚向前其實根本不用出這錢。
本來就和小摩根、皇家銀行的麥克唐納有過協議,每年用純血馬換勝利輪的協議。
而且協議規定,今後三年,每年40匹純血馬,換60條勝利輪。
三年後,楚向前擁有的勝利輪會達到210艘。
可惜都是些十幾年前的老船,總噸位才315萬噸,比起其他船運大佬,船隻數量或許不會比他們少,但噸位絕對會少很多。
包船王頂峰時期,擁有的船隻噸位超過2100萬噸。
當然,那都是十六七年後的事。
楚向前有的是時間,慢慢的廢棄或者賣掉手裡的載重才1.5萬噸的勝利輪,換成5萬噸、甚至8萬噸的巨型貨輪。
不過想想70年代末,包船王都棄船上岸,可見船執行業也就十幾年的豐利期。
不對,應該說是十幾年後,船執行業會進入一段低潮期。
度過那段時間,肯定又會迎來高峰,但那時候肯定是十萬噸,甚至20萬噸超巨型貨輪的天下了。
一條船動不動一兩億,甚至好幾億美元,楚向前想想就覺得頭疼。
但他完全可以拉人入股,或者上市圈錢。
學學李公攤,高峰時期向股東們供股和配股,但凡持有該公司股票的人,都能花錢購買新增股票。
等到股災發生後,低價大量回購新增股票。
等於用股東和股民的錢,一邊幫自己拿到更多的公司股票,一邊還能省下不少錢拿地搞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