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至高無上的君主,不會輕易的表露內心的真實想法,只有足夠了解的他的人,才知道這層表面後的真正含義!
“是,兒臣這幾年身在廟堂之遠,對於很多朝堂事情考慮不周,還請父皇責罰!”康王畢恭畢敬的說到。
“無事,你還年輕,慢慢學習,等你到了我這個位置我這個年紀,自然就會明白其中的深意!”老皇帝和藹的說到,好像一個老父親在給兒子傳授經驗。
康王看著父皇微笑著的臉,心裡不自覺地打了個寒顫,這句話包含的成分可太多了!
一個方面,他是在告訴他,薑還是老的辣。
第二個方面,他是在試探他對於皇位的渴望度。
果然是君主,警告與威脅雙管齊下,真的是要當心,一句話說不好,就會徹底惹怒他,後果將不堪設想!
“父皇,兒臣雖不懂朝堂之事,但是我大楚王朝有父皇在,定然是河晏海清,又有能臣武將忠心耿耿的支援,兒臣胸無大志,只願陪伴在父皇身側,能夠彌補著麼多年未盡之孝!”說完極其認真的叩頭!
老皇帝渾濁的眼睛如鷹的眼睛一般,鋒利而又尖銳。
“你就跟著我,我的兒子可不能太弱,跟著我學習一下朝堂之事,也為我大楚獻出一份力量!”老皇帝嚴肅的說到!
“是,兒臣遵旨!”
康王從父皇的御書房出來,已然是大鬆了一口氣,只是也不敢放鬆,步履自如的離開皇宮,直到坐上自己的馬車,才是完全放鬆下來!
父皇最不想看見的就是有人實力強悍,能力出眾。
如果有人的民間影響力和朝堂的影響力都超過父皇,絕對是自尋死路!
就比如當年的太子,才華和能力出眾,甚至超過父皇,一時間民心朝堂所向。
更有民謠傳言:“大楚繁榮昌盛,太子德澤四方!”儼然是沒有了父皇的地位可言!
對於當年的父皇看到這個民謠的盛怒場景,這麼多年已經過去了,他仍然能夠記憶猶新。
他忘不了平時慈眉善目的父皇頃刻間便好像是換了一個人,面目猙獰,那個時候他只有十二歲!
之後第二天,關於太子的摺子便滿天飛,而那個時候太子一夜之間便臥病不起。而父皇卻是一片心痛的惋惜太子,而將所有的彈劾全部按壓不管,當真的是一個好父親!
如果他沒有看見那個面目猙獰的父皇,他也會被他的慈愛所欺騙吧!
他在那個時候就懂得,什麼叫做“木秀於林,眾矢之的!”的道理!
所以才有一夜之間兩個皇子都重病不起的事情發生。
當然,一個是真的,一個自然是如真實假!
這麼多年的韜光養晦,自然是為了掌握主動權,而不再是像當年那樣,落魄的離開!
既然是一場不可避免的博弈,也是他這麼多年潛心經營為之一搏的動力。
這京城他是待定了,那皇帝的寶座他也要定了!
只是這個過程卻是急不得,再怎麼著,也要得到名正言順的傳位詔書!
當然,必要的時候這詔書是不是父皇的意願也沒有那麼重要!雨滴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