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秦萬萬年> 177秦始皇兵馬俑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77秦始皇兵馬俑 (2 / 2)

黑山聽到熟悉的聲音,轉頭一看,來人正是一臉鬍子的馮墨風。

“哈哈!幾年不見,聽說你現在是驪山陵的總工師了?”黑山笑道。

“慚愧慚愧我堂堂墨家弟子,竟然淪落到靠修皇陵,讓黑山兄弟見笑了。”馮默風調侃道。看他的表情一點也沒有不好意思。

“我剛才看到許多民夫、囚徒,腳上都穿著和你們一樣的草鞋,應該不是你們墨家在做善事吧?”黑山說道。

“呵呵!”馮默風笑道,“啥事也瞞不過你,我們的確是在這裡發展了許多弟子!不是我吹牛,我現在手下的弟子,比前幾任鉅子手下的弟子都多!不說了,快,我們一起喝酒去!”

黑山看看時間,還算早,說道:“得了吧!你們墨家是吃素的,我還是等飯點了去吃皇帝陛下的宴席吧!我們找個地方一起喝喝茶,兄弟有事情和你說。”

“好!那就到我的客舍去!”馮默風說完,便前面帶路。兩人來到一個獨立的院子,正是馮默風這個總工師吃住、辦公的地方。

黑山轉身對張進吩咐道:“你在外面看著點,不許任何人靠近!”

張進知道黑山兩人有重要的事要商量,立即應道:“諾!”

兩人來到茶桌前坐下,黑山立刻開口問道:“驪山陵目前有多少工師工匠?”

“沒有具體算過,應該有兩萬!”

“我今天來是要提醒你,要想盡一切辦法,在皇陵地宮中留下一條活路!”黑山小聲地說道。

馮默風聽嚇一跳,道:“兄弟這話是什麼意思?”

“防範於未然。這個皇陵耗費了大秦多少人力物力,誰都知道里面金銀財寶堆積如山對掌權者來說,他們不希望這個秘密被別人知道。你說最好的保密辦法是什麼辦法?”黑山說道。

馮默風聽了,額頭開始冒冷汗,因為有七成的墨家弟子都在這兩萬工匠裡面,他小聲點地問道:“這裡聚集的大秦全國最優秀的能工巧匠,始皇帝對這些工匠下手,那絕對是大秦最大的損失。”

“以始皇帝的雄才偉略,還不至於不知道對工匠下手將會對大秦帶來災難。但是始皇帝之後呢?你們要未雨綢繆。”黑山說道。

馮默風站了起來,說道:“長公子扶蘇,在這邊監工多年。我看他溫文爾雅、寬厚待人。不像是如此心狠手辣的人。”

“如果長公子能順利繼承大統,那自然是天下百姓之福。我擔心的是他現在還不是儲君,又遠在漠北……”黑山說道。

馮墨風下定決躬身施禮道:“默風替兩萬多工匠謝安南侯。”

……

自始皇帝下旨收天下書到咸陽後,一開始人們畏懼秦國的法律,全國各地的讀書人捐了不少書籍送到咸陽。當然,許多人會把一些自己認為價值較高的書私自蔵起來。隨著孟夫子帶著他的學生和帝國大學計程車子們將許多書籍歡譯成隸書,並將其中比較有價值的書籍大量印刷出來,由全國各大書商銷售,並根據銷量給予捐書的人一定比例的版權費。許多捐書的人因此發了不少財,事情傳開後,士人們捐書更加踴躍了!各種珍貴孤本、典籍被源源不斷的送到咸陽。大家都希望自己的書能被選上,發一筆橫財。始皇帝對這事特別滿意,這事不僅順利地推廣了書同文的國策,還為官府帶來巨大的收益。也許士人們捐書太過踴躍,官府根本不用花太多心思去強行收繳書籍,每天只要將士人們送來的書籍做好詳細登記即可。幾年過去,大家都忘記了官府釋出的收繳天下書籍的命令了。

什麼事情都有例外,一些家學淵源較深人家就不願意把祖輩收藏的典籍給交出來。曲阜的文昌君孔鮒的家裡,收藏了許多孔子留下的親筆書籍,歷代孔氏後人都得這些書籍視若珍寶。本來這件事情在他被封為文通君以後,已經告一段落了。文昌君自己都認為這件事情可以翻過去了,沒有想到,有人一直在惦記著這件事。

顏崢是孔子門徒顏回的七世孫,由於是旁支,傳到他這裡,家道早已經中落,但是家族裡還是保留著讀書的傳統。顏崢從小聰明伶俐,父親雖然窮,還是咬緊牙關把他送到春秋書院,孔鮒念其先祖與孔子的淵源便收下這個寒門學子。

顏崢因為窮,經常交不起學費,只好在書院裡幹一些掃地、挑水的活。同學們知道他窮,經常看不起他,在一起喝酒聚會時也不叫他,這使得顏崢的性格越來越孤僻。孔鮒被封為文昌君後,學院的同學每年前會去參加官府舉行的選才考試,顏崢總是選不上,因此,經常被同學恥笑。

一次,又有同學取笑顏崢,顏崢忍不住,先動手和他打了起來,孔鮒知道後,批評了顏崢。顏崢認為自己之所以四十歲了,還一事無成窮困潦倒,都是因為老師偏心,便懷恨在心。不久後,那名同學再次取笑顏崢,顏崢再無法忍受,將他打成重傷。事情驚動了官府,官府判徐崢私鬥罪,依律要罰二甲城旦三個月。如果交不上罰款,刑期就要變成六個月。顏峙本來以為老師會念在十幾年的師徒情份幫他交了罰款。沒有想到直到臨行前也沒人幫他。顏崢心如死灰,便向官府舉報孔鮒私藏書籍,且數量巨大。

曲阜縣令不敢怠慢,立即從孔府抄出大量的書籍,由於孔鮒是始皇帝封的文昌君,縣令無權抓捕,曲阜令只好向薛郡郡守報告。郡守又奏報到咸陽。

始皇帝正準備北巡,接到奏書後覺得這事情有點棘手,立即召右丞相馮去疾和丞孟夫子進宮,聽取他們兩個的意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