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玄,公憑山,封神臺。
馮燁看著手中的地圖,修行界實在是太大了,如今的大玄只是修行界的一隅之地。
但是地方卻絕對不小,雖然大部分都是平原,但是依然有三百四十二座山峰,五十四座湖泊,三條大河。再加上大片的平原上的土地。足有數十萬平方公里。
此時這大片的土地,大部分都沒有被開墾出來,處於荒野狀態。地廣人稀。若是全部開墾出來,足以容納數億人口。
馮燁打算等大玄這邊城池修建完成,陣法佈置完成以後,就讓生化人們大規模的開墾土地,只要老百姓成年以後,都給他們分發土地。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二十年後,大玄的實力就將數倍於現在。
馮燁算計著,山峰可以冊封一個山神,湖泊也可以湖神,大河也可以冊封河神。在城外那些野外之地可以冊封土地神,城內還可以冊封城隍。
三條大河流域最廣,所以這三條河神來統管所有的水神。一正二副。算是四品官。暫時馮燁沒打算冊封太高品級的地祗。所以這三大河神的職位,暫時就保留了下來。
總要給這些地祗留下一些盼頭。他們才好努力為百姓服務,讓馮燁更好的獲取龍氣。如果他們只能消耗龍氣,而對大玄的統治沒有什麼幫助的時候,那這些地祗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冊封的地祗官職越大,所需要分出去的龍氣也就越多,若是都冊封出去,馮燁自身的修煉速度就要被耽擱,那完全得不償失。等以後人口多了,在這封這些官職高的地祗也不遲。
山神也是一樣,就在大玄京都旁邊的公憑山,作為大玄起家的地方,封神臺的所在地。這裡的山神品級當然要更高一些。
所以馮燁也特地將這個職位保留了下來。還有那十六個小門派所在的山上,那幾座山是大玄境內靈氣最充足的山峰,所以馮燁也將那幾座山的山神職位也保留了下來。
除魔衛當中還是有不少投降過來的修士的,這幾個山峰都被馮燁留下來作為除魔衛的分部。供修士們修煉所用。
畢竟人家投降過來,也是為了有一個更好的前途。一個靈氣充裕的修行地點,對那些散修也是一個吸引。修行界當中靈氣充沛的修行地點,大多都被那些宗門佔據了。
散修們連個好的修行地點都找不到的也大有人在。別說散修,就是那些宗門弟子們,修行速度慢的,到了一定的程度,都會被趕下山來。到凡人當中去當官,那也算是徹底的絕了這些修士的修行之路。
現在大玄願意給這些修士們提供一個良好的修行環境,對這些修士們的吸引力還是不小的。
土地神就好辦多了,馮燁直接以人口郡縣劃分,每座郡城都設立一座府城隍廟。府城隍與一郡太守同級別,為五品官,一郡之內所有的山神,土地,都歸府城隍管轄。
下面的縣城當中設縣城隍,管轄下面各村鎮,以及周邊野地的土地神。與縣令同級為七品官。下面的土地按照地盤大小分為八品,到九品不等。大體就是鎮與大村當中的土地神為八品,小村土地神為九品。
山神同樣按照山峰面積的大小分為六品,到七品不等。山林當中多生妖鬼,所以他們這邊是重中之重。馮燁給了山神和城隍招募鬼兵的權利。
若是有凡人在他們的地盤上被妖鬼所害,他們這些地祗都是要被問責的。
這些地祗和官員,有互相監督的權利。任何一方敢於胡作非為,都逃不過馮燁的監察手段。
冊封了這些地祗以後,整個大玄國內,就算是徹底的被馮燁鋪上了天羅地網。舉頭三尺有神明,國內有任何的風吹草動,都逃不出馮燁的監察。
等到以後這些地祗徹底掌控了所在地,哪裡誕生了山精野怪,哪裡誕生了天材地寶。統統都逃不過這些地祗的監控。
以後外來的修士,到了大玄境內,什麼好東西都別想得到。想要修行連個靈氣充沛的地方都找不到。除了加入除魔衛以外,在大玄的地盤上再無辦法修行。
馮燁第一批冊封的地祗,都是為他南征北戰打天下,戰死的有功將士。這些人都是被生化人訓練,教導過的,換句話說都是被洗腦過的,對馮燁這位皇帝忠心耿耿,算是馮燁這位皇帝的心腹嫡系。
有好的位置,馮燁當然要優先提拔這些人。那些加入除魔衛的修士們,一來暫時功勳還不夠,二來他們的壽命也還沒到。
在這些修士活著的時候,冊封他們為地祗,只會讓龍氣禁錮他們對靈氣的吸收修煉,沒有了靈氣的滋養,會讓他們的壽命大幅度的減弱,對他們並沒有半點好處。
等未來他們的壽命到了,就可以用手中的大玄骨幣來購買地祗的職位。這些大玄骨幣,就相當於是他們的功勳獎勵了。
有了這些地祗的幫助,馮燁在大玄境內設立龍氣大陣的事情,頓時又加快了不少。再加上馮燁帶著麾下的北斗軍團,也加入了建設當中。
以現在北斗軍團,被妖神聯邦制式武器裝備,強化以後的力量。讓河流改道,讓山川移位,也只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照這個建設速度,用不了一個月,就整個大玄的陣法就可以徹底的建造完成了。就在整個大玄都在熱火朝天的大搞基建的時候。太白劍宗那邊的鬧劇終於還是爆發了。
原本就算楊家沒有獲得龍氣,他們冊封出一大堆的地祗來,其實也沒有什麼影響,畢竟只是多了一個名號而已,最多有名而無實,又不會怎麼樣。至少不會造成什麼不良後果,沒什麼危害。
壞就壞在太白劍宗人多勢眾,這些地祗的職位,都被優先分給了那些壽元快要耗盡的築基修士。
早在兩年前,馮燁提出冊封地祗可以長生久視的時候,就已經有很多人開始打地祗的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