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燁這邊剛剛回到京都,就被朱武給堵住了,最近許多的事情都趕在了一起,科考是大事,一般來說朱武作為丞相就可以做主,只不過這次科考卻不同。
這是馮燁統一天下之後的第一次科考,又是準備一次招收三千人的大考。一次錄取的人數,抵得上平常十次,科舉三年一次,這一次就抵得上平常三十年所招收的官員。
朱武如今大權獨攬,整個朝廷的政務皆出於其手,馮燁將整個朝政都交到他的手中。所以這次科考的事情,朱武為了避嫌,準備讓馮燁當這一次科考的主考官。
否則的話,這滿朝官員,可就都是他的門生故吏了,再加上他又與武將當中的陳達,楊春,史進,交情莫逆。哪怕是馮燁這個皇帝不在乎,朱武自己卻始終守著這條線。
還有黃金臺拜將的事情,事關有功將士的封賞,這種事情朱武就更加無法做主,更不敢有一絲參合進去的想法。恩出於上,有功將士封賞的事情,就只能是馮燁這個皇帝來做。這誰都代替不了。因此聽說馮燁這位皇帝陛下回來,連忙帶著人趕了過來。
“陛下,還有一件事情就是史書的修撰,如今大宋已經亡國了,蓋棺定論,這宋朝的歷史修撰。有關大宋對外戰爭的,修史的官員們對此有些爭論。
從大宋已有的史書上來看,大宋對外戰爭的勝率很高,許多官員覺得應該按照這個來修撰歷史,還有些官員覺得那些不過是大宋官員的自吹自擂。不知陛下的意思是?”朱武小心的問道。
馮燁無所謂的擺了擺手說道:“沒必要抹黑,也不必誇讚,實事求是的寫就好。朕對此並不在意。”
大宋朝對外是慫了一點,每年都要給人家上歲貢,這種事情說出去都丟人。但還有很多人說宋朝對外戰爭勝率很高。
其實這個事情真的沒有必要爭辯,看地盤就好,既然對外戰爭那麼厲害,總打勝仗,為什麼沒搶回幽雲十六州?要說幽雲十六州是啥險要的地方也行,大宋奪不回來也情有可原。但是從滄州到幽州,中間根本沒有什麼險要關隘。
有一個詞叫做文過飾非,春秋筆法。遼國打過來了,宋朝守城不出,遼國在周圍劫掠一番,退兵了。宋朝就宣稱:他們勝利了,打退了遼國的進攻。這個勝利,是防禦性的勝利。
然後大宋的文人們,就這麼堂而皇之的,將這種對外戰爭的“勝利”,寫入史書當中。大宋那對外戰爭百分之八十的勝率,應該就是這麼來的。
要不是大宋年年給遼國上歲貢,說不定大家對史書上的話也就信了。
要不然真的解釋不了,總是打勝仗的大宋,為什麼還要那麼丟人給遼國上歲貢?歷史上何曾有戰勝國,給戰敗國上供的?縱觀世界歷史,也沒有這麼辦事的。
說到這裡就必須要讚一句,大宋雖然武力上略微虛了一點,但是文治方面,是真的做的很不錯。起碼讀書人的數量得到了大規模的發展,遠遠的超越唐朝。否則馮燁想要一次錄取三千人,還真的不一定能夠湊夠數。這還是在大批的儒家讀書人沒有參考的情況下。
“陛下,您正當盛年,但也需要廣納秀女充實後宮,延續子嗣了。”朱武趁機勸了一句。馮燁敷衍的點了點頭,沒有繼續聊這個話題。馮燁覺得,以他現在的實力,確實需要這個世界源源不斷的龍氣來支撐他的修煉速度。
但是未來等他的實力足夠強了,或許這份龍氣對他來說也就不算什麼了。沒必要留下什麼羈絆。到了那個時候,這個世界應該就可以放手了,免得離開還有牽掛。馮燁覺得以自己的實力成長速度,這個時間應該會很快。
馮燁還沒處理完朱武這邊的政務,監察衛的統領喬道清已經等在門口了。
“宣,監察衛統領喬道清覲見。”馮燁身邊的近衛軍喊道。
馮燁立國後,就廢除了太監這種不人道的職業,反正他在這個世界又沒打算給自己找個老婆,也就不怕有人給他帶綠帽子。現在整個後宮都是近衛軍和宮女在伺候。
“臣,喬道清,參見陛下。”喬道清行禮道。
“喬卿何事求見?”馮燁問道。
“啟稟陛下,自從滅亡宋國以來,各地官員多有貪腐現象,臣這段時間查出來,證據確鑿的,足有兩百多名大小官員,只不過監察衛沒有執法權。因此特地來向陛下稟報。”喬道清沉聲說道。
監察衛是直接向皇帝負責的部門,與其他任何朝廷部門都不產生聯絡,以免出現官官相護的情況。馮燁看過了手中的奏摺,直接遞給朱武說道:“先把人都抓了,然後再複查一遍,別出了冤案。
若是情況屬實,就將這些貪官都給朕拉到京城來,在科舉進士們中舉以後,當著他們的面,將這些貪官汙吏扒皮塞草。讓他們哪怕是日後為官了,也當引以為戒。”
朱武看罷手中的奏摺,那大批的名單,看的他頭皮發麻,這要是按照馮燁的處理手段,那必然會導致官場大換血啊。剛剛穩定的政局,只怕就要再次激盪起來。連忙勸道:“陛下這懲罰是不是太狠了,您看此人,不過貪汙了二十兩銀子。以臣看,不若小懲大誡一番如何?”
朱武是山賊出身,什麼殘忍的場面沒見過?只不過他現在屁股坐在官員一方,見到馮燁對貪汙的刑罰如此之重,難免有些物傷其類。就想要勸馮燁將刑罰放寬。
馮燁堅定的搖了搖頭說道:“日積月累,水滴石穿。他今天敢貪汙二十兩銀子,明天就敢貪汙四十兩,人的貪慾是無止境的。必須得讓所有人都知道,只要貪腐,就沒有好下場。”
對貪汙腐敗,必須零容忍。因為這些腐敗的官員,會拉攏腐蝕其他的官員,好貪汙更多。一旦形成慣例,就會從潛規則,變成明面上的規則。下限就是這麼逐漸的被一次次突破的。
一旦官員開始大規模的貪腐,老百姓哪裡還有好日子過?那豈不是要斷了馮燁的龍氣來源?所以說,現在誰讓老百姓沒好日子過,誰就是馮燁的生死仇人。見到馮燁搖頭,朱武也不敢再勸。“陛下,這是兵部匯總出來的,此次滅宋之戰,有功將士的名單。”
“好了,朕知道了,到時候會出席的。”馮燁應道。
科舉考試這邊好辦,放榜的時候馮燁這個皇帝露個面,請大夥一次吃頓飯也就完了。不好辦的是黃金臺那邊,一場滅國之戰打下來,立功者不計其數,這要是挨個封賞,那時間就太長了。最後馮燁決定,只准備給五品以上的將軍們拜將。
現在不同於當初那種,害怕武將們立功後封無可封了,如今已經統一了全國,也就不需要再壓住武官們的官位了。就在書生們進考場開始考進士的時候,馮燁也在城外的黃金臺上,為眾多立功的將士們封官授爵。
在京的三十萬大軍全都集中在黃金臺下面,等待著皇帝陛下的接見,無數立功後,等待登上黃金臺拜將的將士們,懷著激動的心情等著馮燁的到來。黃金臺上的金磚鋪了兩層,全都是一斤重的金磚。馮燁覺得,將士們奮勇殺敵那自然應該重賞。區區黃金,在馮燁的眼中又算的了什麼?
最激動的,莫過於史進,魯智深,武松,林沖,阮家兄弟,盧俊義等幾人。畢竟南下滅宋,它們身為大將,當然功勞也是最大的。
史進想到,當初為了朱武幾人的兄弟義氣,得罪了大宋官府,一把火燒了自家的莊子。因為不願落草,舍了青白的身份,孤身一人漂泊江湖。那個時候哪裡能想到會有今天的風光。論關係,他與皇帝馮燁乃是莫逆之交,相識於微末。
論功勞,這些年他領兵南征北戰,最後更是統領大軍攻滅南宋,從哪裡看,馮燁也不會虧待了他。只是他還不知道皇帝陛下會如何封賞他。雖然他私下去問過朱武,只不過朱武也不清楚。想想當初馮燁向他承諾的封侯拜將,如今都已經實現了,光宗耀祖啊!
武松就更是如此了,當年他在家鄉醉酒與人衝突,將人打昏後,誤以為打死了人。只能跑路,躲避在柴進大官人的莊子當中,受盡下人的窩囊氣。還是陛下親自前來相請,邀請他一同做一番大事。如今大事做成了,他也功成名就,哥哥現在也娶了媳婦。
當初若是沒有陛下前來邀請,那真不知道他們兄弟,現在過的將會是個什麼樣的日子。能有今天的地方,武松對馮燁很是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