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佳音接過小侄子,伴著嫂子說道,“嫂子,走,咱們先回家。晚上怕是村裡要吃大鍋飯了!”
婉兒也是哭笑不得,應道,“我還想和奶奶、四嬸說說話呢,可惜擠不上去啊。方才已經開倉放了一百斤白米出來,村裡肯定是要熱鬧一下了。”
家安同村長和趙叔等老人家說了幾句,也是上前接了小侄子逗著,陪著嫂子和妹妹,多問了幾句兄弟們的事。
從橋頭到新村,說遠不遠,說近不近,也有將近二裡路。
但眾人說說笑笑,待得到李家宅院門前,都是有些意猶未盡,沒說痛快啊。
到底還是村長開始攆人,他揮舞著煙袋鍋兒,嚷著,“讓老夫人和四夫人先歇歇,咱們趕緊忙起來。該殺豬殺豬,該殺雞殺雞,飯菜做好,就好好熱鬧一下。”
眾人都是歡快應聲,紛紛忙起來。
雖然這兩年,村裡添了不少人口,幾乎翻山越嶺一起搏命的鄉親隻佔一半了。
但一些老傳統卻一點兒都沒改變,比如這個喜慶時刻必吃大鍋飯。
老少爺們湊一起,喝著酒吹著牛,說說當年,各個都是神勇無敵。
婦人孩子們也坐一處,顯擺一下自己的銀鐲子,家裡新添的大胖孫子。
他們不是想讓人羨慕嫉妒,實在是感激。
感激當初咬牙千裡逃荒,感激李家帶他們開闢了碎金灘這處新家園。
每每大灶上燒了火,肥豬的慘叫聲聲,香氣飄出多遠,就是村裡最幸福的時候。
平日誰家有個吵嘴磕絆,有個斤斤計較,這個時候,互相喝碗酒,說兩句軟話也就過去了。
李家是所有人的主心骨和領頭羊,這事實從來沒有改變過。
今日迎接回歸,當然要熱鬧上加熱鬧,徹底歡快起來啊!
李老太和陶紅英婆媳兩個,一直都是最受村裡老少婦人的喜愛和擁護。
倒也不是村裡人不喜歡婉兒或者文娟,甚至趙玉茹。
實在是趙玉茹話少,性子也溫和,不是八卦的好物件。
婉兒和文娟更是閨秀,自小讀書寫字,同村裡眾人總有那麼一點兒隔閡,敬重有餘,親近不足。
不像陶紅英脾氣爽利,說話幹脆,村裡婦人敢跟著她拍著大腿哈哈笑,說起八卦來,有什麼倒什麼。
但對上婉兒和文娟,話到嘴邊都要組織的文雅一些才敢出口……
進了自家後院,村人留在前邊,李老太才長鬆一口氣,笑道,“村裡人實在太熱情了,還是家裡熱鬧啊。”
婉兒這才有機會上前行禮,應道,“幾乎日日聽村裡人說想奶奶,如今您回來了,大夥兒可是高興了。”
李老太拉著長孫媳婦兒看了又看,然後拍了她的手說道,“婉兒啊,這段時日可是讓你挨累了。我們不在家,你要照顧伯爵府和村裡,還要看顧你妹妹,伺候孩子,太辛苦了。
“如今我和你嬸子回來了,你也好好歇歇。等奶奶緩幾日,就帶你去首飾樓買大金鐲子,實心兒的!”
眾人都是聽得笑起來,忍不住望向佳音。
實心金鐲子這東西,要說起來,還是佳音的最愛。
這麼多年下來,真是把老太太都“帶壞”了,要獎勵孫媳婦,第一個就想起實心金鐲子了。
婉兒也是笑,心裡暖的厲害。
人家婆媳都是勾心鬥角,恨不得打成烏眼雞。
但在李家,她隻是盡了媳婦的本分,祖婆婆卻心疼她辛苦,開口就要獎勵。
這是何等的幸福!
有這樣的婆家,怕是天下的媳婦累死都願意。
“奶奶,這些都是我該做的。我還想著,您和四嬸回來,看看哪裡是我處置不對的,然後好好教教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