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樣的‘喜事’就不能一樁樁輪著來嗎?這麼一口氣都摞一起,簡直要人命了。”
“我們衙門就這麼幾個人,都長出三頭六臂也忙不過來啊。”
“到底是為了什麼啊,為什麼就都擠在一起?那可是太子和公主啊,難道也愁娶恨嫁嗎?”
一個侍郎也是心裡煩躁,剛剛走出來透透氣,聽到手下人這麼說,他趕緊開口攔了一下,生怕他們說出什麼大逆不道的話,給衙門惹麻煩。
“都少說兩句吧,事情都趕一起也不見得是壞事。忙過這段,就可以歇息很久了。皇上仁德,說不定到時候體恤咱們辛苦,還有賞賜發下來。”
眾人苦笑,他們寧可不要賞賜,也不想這麼當牛做馬啊。
但這話,他們可不敢說,隻能苦笑著把所有抱怨混著飯菜吞了下去……
衙門裡,雖然不滿,到底嘴上還有些分寸。
但市井就不成了,百姓們的想象力豐富,也沒那麼多顧忌。
先前封太子和選妃趕在一起,那還說的過去。
畢竟太子一直養在民間,皇上子嗣又單薄,如今終於有個成年的兒子回到身邊,皇上想抬一抬兒子的身份,幫忙穩固朝堂。
甚至盼著兒子盡早成親,開枝散葉,這都是可以理解。
但三公主跟著湊什麼熱鬧啊?!
之前,早早就賜婚了盧世子,定下了好事。
等到封太子和選妃之後,安安靜靜,選個好日子出嫁,不好嗎?
何苦跟著湊熱鬧,好似同太子搶風頭一般。
有那還算厚道的,說起這事就道,“小姑娘都任性,說不定三公主是同太子爭寵呢,生怕皇上隻疼愛太子,忘了她這個女兒。”
“這倒也有可能,我家閨女也總是這樣。我哪怕給她哥哥買點紙筆,也必定要給她帶盒子點心,否則就能噘嘴氣一日。”
旁人附和,還提起自家閨女,嘴上抱怨,臉上卻帶了笑。
但也有人自以為聰明的,擠眉弄眼笑著說道,“也不見得啊,我可聽說三公主對盧世子很滿意,之前不但幫著盧世子摘了探花,又在盧世子生病之後,經常去探病,出入盧家。
“說不定,嗬嗬,說不定已經是有了‘喜’事,才著急辦喜事呢。”
這前後兩個喜事,代表的可不是一個意思。
眾人都是聰明人,自然立刻就猜到了,於是紛紛驚的瞪眼睛。
畢竟是皇家之事,誰也不敢說的清楚明白。
但互相對視間,無數八卦已經無聲交流千百次了。
於是,三公主珠胎暗結,所以急著出嫁的訊息不脛而走,並且迅速被所有人接受。
“哎,她三嬸子,你聽說了嗎?那位是懷了身孕,才急著出嫁呢。”
“聽說了,聽說了。原本我還奇怪呢,那樣金枝玉葉,也不是嫁不出去,急什麼呢。但這麼一想就怪不得了!”
“要說啊,這女孩子沒有娘教導就是不成。那位病重多少時日了,自然顧不上閨女,也就免不得鬧出這樣的醜事了。”
“就是,就是。我家春杏平日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就是去廟裡上香,我都陪在一邊,就怕小姑娘家年紀小,不懂規矩,壞了名聲呢。”
“哎呀,春杏可是個好閨女。說起來我孃家侄子考取了秀才,長的也是一表人才。要不要我安排一下,讓兩個孩子見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