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二笑的和氣,應道,“我一個閑散伯爺,有什麼好看的!這天下是皇上的天下,當然是聽皇上的啊。皇上怎麼說,我就怎麼做啊!”
那官員一愣,哭笑不得,追問道,“伯爺不打算上奏摺請立太子?”
“我們李家不是世家,朝堂上這些事根本就不懂,兄弟還是別問我了。”李老二擺手,一臉無所謂,“大夥兒都上奏摺,我就跟著上。看看再說吧!”
那官員實在無法,也猜到問不出什麼,索性就分道揚鑣了。
但他放棄了,旁人可是沒放棄啊。
畢竟李家太得聖眷了,就算李老二不知道內情,還有一個康樂郡主住在宮裡呢。
而且康樂郡主同二皇子的年歲沒差太多,萬一皇上打算把康樂郡主留給二皇子做個妃子之類呢。
李家那麼寵愛康樂郡主,怎麼可能沒有什麼打算。
於是,出宮一路上,陸續有不少人攔住李老二套交情,寒暄不停。
李老二該客氣就客氣,該裝傻就裝傻,滑不留手,讓誰也沒得了好處。
待得出了宮,李老二上了馬車,就走的沒了影子。
有人不想放棄,追到了百花園。
結果,百花園居然大門緊閉,隻開了個小小的側門。
有人讓長隨進去問詢,長隨卻沾了滿褲腿的泥水。
老曹一臉抱歉的出來回話,“官爺,我們園子昨晚遭了賊,丟了兩盆好花,老奴正在重新清點,準備報官!”
這話一出,誰也不好再說進門了。
人家丟東西了,這時候非要進去,萬一被賴上,總是好說不好聽。
這般,找李老二探聽口風這事算是不成了。
於是,各家都是三五好友或者親朋,湊在了後園涼亭,紛紛商議起來。
就是市井和茶館酒樓裡,也不少喜歡指點江山的閑人,口水紛飛。
有人說皇上雖然龍體安康,年歲也不大,但早立太子,天武根基就越穩妥。
但也有人說,皇上不宜早立太子,可以再等等。
就算不能再生幾個皇子出來,總要等北征勝利,天武一統,再議此事也不遲。
更多人是想抱二皇子的大腿,這時候站出來極力支援,趁機得了二皇子的青睞,以後免不得好處多多。
可是,又怕為此得罪了皇上,讓皇上生了厭惡之心……
說到底,所有人都想拿好處,又不想擔風險……
也有人找到劉家,想同劉老太爺商量一下。
結果,劉老太爺幾日前就對外宣稱病了,連兩個孫子都從書院接了回來。
別說待客,劉家大門都不開,拒絕任何人來往。
眾人總不能破門而入啊,隻能悻悻而歸。
劉家院子裡,劉老太爺帶了劉誌恆、李老二和溫先生,老少幾人都穿著汗衫,一邊啃著金果兒,一邊搖著蒲扇。
劉誌恆埋怨著,“這金果兒好吃是好吃,就是不過癮。若是有個碧玉瓜,幾刀下去,捧著大口啃,那才爽快!”
“吃也堵不上你的嘴!”劉老太爺笑罵兒子,“你也就是跟著我沾光兒了,這麼金貴的東西,滿新都去問問,別說普通百姓,就是皇上都沒吃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