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八名神策軍高手前面三個,是手持長刀長槍鐵戟的長兵器型別,後面的五個人都是手持單手厚重刀劍,持有鐵牌的高手。
前面三個人形成了一個銳角形狀用來衝擊敵軍陣型,而緊隨其後的五個持盾的高手,左右各有兩名在隊形的兩翼防護,最後一個在陣型的最後面負責斷後。
整個隊形就像是一支鋒利的箭簇,向著前面一百名衝殺而至的西涼騎兵迎了過去。
西涼兵馬之所以聞名天下,正是因為這騎兵的兇悍,在野外便於騎兵馳騁的區域作戰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率領這隊騎兵迎擊的是陳蘇文手下唯一倖存的那名擅長騎射的百夫長。
此人生在草原,在這刀馬騎射上可以說是五名百夫長中最為精熟的一個。現在看到對面的將領排列出來的隊形就不由得心頭一凜,這種隊形排列之熟練,馬匹互相配合的自然流暢,顯示出非凡的技藝。
這類馬上功夫不是什麼勁氣武功,只要看其人操控馬匹的動作,還有隊形變化時候是否自然就能判斷出來。沒想到中原地帶的將官還有如此身手了得,擅長馬上作戰的武將。
那個百夫長猶如一頭草原狼,性格非常的陰險狡猾,手底下這一百騎兵也都是和自己一個部族中的子弟,互相之間都有著非常深的默契程度。
當即長長的打了一個呼哨,一百騎兵突然向兩邊散開,將那猶如鋒利箭簇的陣型讓開了出路,而一百騎兵後面有四十名身穿重甲的重騎兵迎了上去。
而那些散開的輕騎兵,從兩側開始用箭矢射向神策軍眾人。
這些草原部族可以說從出生就在馬背上生活,在這顛簸的馬背上簡直就像是用雙腿走路那麼自然。從小就用弓箭保護羊群和作戰,硬弓射出去的箭矢就像是長了眼睛一樣。
現在歸於西涼兵統帥之後,不但保留了騎射上面的優勢而且還學習了重騎兵作戰的本領。
這些重騎兵身披厚重的鐵甲,馬匹上也是披掛了甲片,最適合的就是騎兵之間的互相沖擊作戰。這支隊伍是陳蘇文手下最為兇悍的一支人馬,不到萬不得已都捨不得動用。
今天看到來的這些將領甲冑華麗精緻,必然是朝廷的高官。再看那些人的騎術都是了得,不敢大意。這才讓手下最為得力的一支騎兵去做攔截。
這些草原部族出身的騎兵戰法上也都是十分的厲害,讓開來路後在隊伍兩側射箭讓對方無法反擊,而在這種被箭矢攢射的狀態下,再用重騎兵迎頭衝擊,尋常的隊伍便會一擊即潰。
那神策軍的八名高手卻不是什麼尋常的對手,這八個人從小就受到宇文長谷的教導,刀馬功夫也是從小就精熟的。更何況這些人都是繼承了先輩的遺志,志向遠大,學習武藝時加倍的刻苦。
選材的時候都是選的自幼悟道的勁氣能者,配合這種精熟的刀馬武藝正式如虎添翼的一般。
看到對方陣型變換改變了戰法,這八個人根本不用互相商量,立刻就自然而然的做出了應對。
在兩翼的持盾神策軍高手立刻就催馬護住了側翼,將那單手刀劍插回鞘內,從腰間都取出一張短弩。這短弩下面有一個看起來沉重的木盒,裡面都是經過勁氣灌注過弩箭。
這短弩正是墨文山趕製出來的,現在葫蘆山和江南煙雨樓同氣連枝,所以同為江湖俠義道的墨家也做了鼎力支援。這種短弩製作的時候並沒有太多的精巧之處,尤其在墨文山這種高手看來更是容易。
但墨家機關並不是只透過機簧就能觸發,而是需要灌注大量勁氣才能夠使用。灌注勁氣的時候要非常精準,既不能損壞機簧又要保證威力,所以十分的耗費精神。
神策軍的十名高手精通各種武藝兵器,但是卻沒有特別擅長遠端攻防的人。墨文山聽過宇文長谷的話之後便花了心思,在苦苦思索之後製作出了一種特製的弓弩。
這些短弩製作的時候不考慮耐用性,只在威力上無所不用其極。而灌輸勁氣的時候也是掌握在最高程度的上限上,可以說這種短弩威力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