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議?!
此言一出舉座皆驚,這話怎麼會從董不凡的嘴裡說將出來,這周雄起和董不凡一貫是水火不相容,你若往東他必往西,你做打狗他必攆雞,大事小情從來就沒有過一次所見相同的。
更何況這次周雄起的提議恢復祖制選拔將領更是不公平之極,誰不知道軍中十之五六都是周雄起的老部屬,這次龍虎軍統領選拔邊關來的人數不少,這種所謂祖制豈不是讓周雄起幾乎勝券在握。
因為這祖制比試除了一些馬術,箭法,膂力等基礎測試之外,主要的就是要這刀馬功夫,勁氣在邊關不能久戰,效用更是大減,必須這馬上實打實的功夫才能和將士們一起衝鋒陷陣鼓舞士氣。
越是靠近中原這等人才,才會被勁氣能者替代,可是這軍旅中的人才選拔之要點非是單打獨鬥,而是指揮千軍萬馬的萬人敵本領。
周雄起勢力陣容人數眾多,必定會互相讓戰儲存體力,遇到敵對勢力就傾盡全力,自己的主力盡可以儲存實力決戰,如此不消幾輪,除了周雄起的人能保持體能,其他的將領場場都是苦戰,哪裡吃得消。
而且這事迫在眉睫,一日一夜就要比出個結果來,加上還要比試膂力,箭術等等,一天之內體力消耗甚大。兼之周雄起的部眾又都是刀馬嫻熟的邊關沙場老將,簡直和作弊無異。
這董不凡不知道是不是傷重導致的意識模糊,稀裡糊塗的居然說附議,他西涼帶來的那點軍旅中人怎麼是對手。
更何況最得力的馬上將官李珏郭寺據說都已然受傷,這次比試斷斷是不能參加了。真不知道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眾人聽這周雄起和董不凡兩大勢力都同意按照祖制,其他人就算不贊同也於事無補,一時間金殿之上終於安靜了下來。
只聽那董不凡有氣無力的聲音再度響起:“國家多事之秋,人才選拔乃是重中之重,我與周相都是一心為國為民,平時有些政見相左也都是一片赤誠之心,絕非有什麼私怨,事急從權,今日把人員名單報了朝廷,明日演武,早早定下這統領之人,才能社稷無憂,京都無憂,皇上無憂。”
這一番話說得漂亮至極,周雄起也是滿腹狐疑,不知這董不凡搞得什麼名堂,但此事對自己那是大大的有利,也不再多想。
皇上見這當朝的重臣難得意見達到一致,免得無休無止的爭論,也是鬆了一口氣。立刻准奏,又有其他大臣奏請了一些紛雜政務也就不在說他。
這周雄起回來心中總是覺得有什麼不妥,這董不凡今日這番漂亮話也只能當做場面話聽聽罷了,此人身上負傷不輕,強撐著來到朝上,難道僅僅是為了附和自己?此事定有蹊蹺。
一會功夫周雄起已經擬好了名單,上面多達三十五人都是自己的老部屬的嫡系,一個個都是沙場的悍將。
不管什麼樣的猛將在這三十餘人的車輪大戰之下,必定體力消耗殆盡,無法應付決戰時自己安排的強手。
等周雄起把這名單反覆看了數遍,越看越是得意。覺得萬無一失才叫過親隨,讓其火速將這名單送入皇宮。請皇上過目後立刻準備演武場的一應之物,明日一早便要群雄匯聚,爭奪這正副統領之職位。
這演武場要安排祖制的武將選拔甚是費時費力,光是騎射的靶場就要反覆丈量步數,絕不能出一點紕漏。
那考量膂力的各種大鼎,石墩都是陳年舊物,多少年也不曾用過,又都是極為沉重的物件,還都放在皇家專用演武的御用倉庫,怕是這一整晚,這演武場上都要燈火通明,車來車去忙的不亦樂乎。
周雄起將這親隨打發了之後,一直心裡像壓了一塊石頭,越想今日早朝董不凡的反應越覺得古怪。這董不凡有氣無力的話語卻像是沉重無比的大石壓在了周雄起的心上。
周雄起在等一個訊息,那就是親隨入宮之後,會透過早已收買的內侍打探全部名單的人選,只有這個名單看過才能讓自己煩躁的心情平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