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整個水師大營籠罩在一片轟隆隆聲中。
大軍踐行的儀式在進行,繁瑣,複雜又目的明確。
劉辯站在瞭望臺上,目睹著一切。
五十多艘大小艦船逐一揚帆,有序的離開港口,‘漢’字迎風招展,清晰奪目。
劉辯望著逐漸遠行的船隊,內心澎湃,躊躇滿志。
他有很多想法,或者說‘夢想’,但最重要的是,還是要告訴所有人,這個世界,不是他們看到的,只有‘中國’以及周邊那麼大點地方。
這個世界很大,很遼闊,同樣的,時間也很長,大漢民族想要一直強盛不衰,屹立於世界之巔,便要看清這個世界,不能坐井觀天,故步自封。
船隊不斷的走遠,迎著海風,駛向南方,他們將沿著海岸,走揚州,交趾,穿越海峽,探索著這個廣袤又神秘的世界。
劉辯身後的周異,孫權,張遼,顧雍等人同樣在望著,臉上帶著滿是笑意的希冀。
鼓聲漸停,濃郁的硫磺味瀰漫在水師大營,但水師大營相比於之前,顯得十分的空曠,安靜。
劉辯抽出摺扇,扇了扇刺鼻的氣味,餘光掃了眼左右,微笑著道:“近來,有很多人疑惑,朕為什麼要花費那麼多錢糧,建造戰船,送兩萬多人遠航,非議頗多。諸位卿家是怎麼看的?”
顧雍當即接話,沉聲道:“陛下,聖人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出海探索,是陛下的高瞻遠矚,目光長遠,一些鼠目寸光之輩,豈能與皓月爭輝?”
劉辯不緊不慢的扇著,道:“周卿家,你怎麼看?”
周異連忙躬身,道:“陛下,臣深為贊同顧太守之言。國之大事,豈是一些只能在背後鬼祟的宵小所阻礙。”
劉辯笑了笑,見船隊要被山林所擋,轉過身,看了一眼眾人,踱著步子往回走,道:“諸位卿家能這麼看,朕心甚慰。”
顧雍,周異,張遼,孫權等人轉身,整整齊齊分做兩列,跟在劉辯身後。
劉辯抬頭看了眼頭頂的大太陽,舉起摺扇遮擋,踱著步子道:“朕呢,與尚書檯諸公有個約定,就是大小事,要先知會尚書檯,不能獨斷專行,畢竟一個人難免犯錯,還是要群策群力。豫州的事,你們多少知道一點。劉繇,劉備在豫州多年,盤根錯節,門生故吏不知道多少。周卿家此番過去,責任重大。”
周異神色一正,道:“臣一定勠力消除劉繇、劉備等人帶來的惡劣影響,確保豫州穩定,逐步推行‘新政’,不讓陛下,朝廷失望。”
劉辯點點頭,道:“在洛陽時,朝廷諸公對卿家頗為讚譽。尤其是張楊謀反,卿家能聚力抗賊,有勇有謀,殊為難得。說吧,卿家要什麼人,朕現在就準了。”
周異頓了頓,從懷裡掏出一份名單,道:“陛下,臣擬定了一個名單,涉及州牧府,各郡太守以及城防校尉,請陛下過目。”
劉辯回頭,伸手接過來,用扇子擋住陽光,一眼掃過,道:“準了。你給尚書檯上一道奏疏,走個過場。”
這道奏本里,絕大部分都是荊揚之地的名士,即便是劉辯也有耳聞。
很顯然,周異擬定這份名單用了很大的心思。
“臣領旨。”周異面不改色的道。
顧雍悄悄瞥了眼,心裡十分豔羨。
他要是有這個待遇,不知道能提拔多少人,家族不說,親友、師生,這得是多大的影響!
孫權並無所覺,臉色不動,心裡卻漸漸緊張起來。
一件件事有了結果,剩下的,便是他這個烏程侯了。
他心如明鏡,皇帝以及朝廷,是不會允許他駐留在吳郡的,吳郡現在諸事妥當,是他該離開的時候了。
去哪裡?
孫權心裡沒有底,因此惶惶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