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典結束之後,朝廷便繼續忙碌起來。
在到年底之前這段時間,大漢朝出現了一種以往沒有,或者是當今皇帝陛下登基以來所沒有的畫面。
朝廷是前所未有的齊備,一片清朗,除了曹操外,可以說是眾正盈朝,呈現一片昂揚向上的態勢。
但有一種情況,令朝野覺得怪異,心裡嘀咕。
那就是,向來戰鬥在第一線,將各種‘新政’強加給朝廷,用各種手段逼迫朝廷按照他的意志行事的皇帝陛下,不知不覺的開始了神隱。
但劉辯很忙。
芳林苑。
亭子裡,劉辯懷裡是兩個動來動去的小傢伙,身前小桌上,是一本厚厚的公文,內容主要是關於大漢漕運。
漕運這一塊,劉辯以前沒有怎麼在意,下意識的認為,現在的漕運並不重要。
直到巡視了一圈才發現,不是漕運不重要,而是在崩壞的制度下,漕運已經完全脫離朝廷,變得可有可無。
但見笮融藉著漕運斂了那麼多錢,劉辯想不重視都難。
看著這份寫好不久,還飄著墨香的文書,結合著水利地圖,劉辯眉頭一直沒有鬆開過。
現在的河道與後世有著極大的不同,彷彿是兩個世界。
劉辯慢慢看著,算著,估算著投入與收成。
大漢朝現在十分缺錢,這漕運無疑是一塊可以開發的寶藏,如果運作得利,或許一年能收個二十萬緡,這是現在朝廷賦稅的近兩倍。
“嗚哇嗚哇……”
懷裡的兩個小傢伙抓著東西扔出去,然後趴在劉辯腿上,嗚哇哇的叫著,想要爬出去。
劉辯低頭一掃,將小玩具撿回來,繼續看著公文。
不知道過了多久,直到大小喬過來接孩子了,劉辯抬起頭,雙眼裡出現一個個黑圈,大小喬的人影都看不清楚。
劉辯緊閉著眼睛,將兩個孩子一個一個的抱起來,遞給大小喬,道:“睡了一會兒,晚上你們要辛苦了。”
大小喬恭謹應著,將兩個孩子接走。
劉辯坐在原地,好一陣子才恢復視力,搖了搖頭,喝了口茶,看向不遠處的潘隱,道:“宮外有什麼事情嗎?”
潘隱上前,道:“尚書檯以及六曹九寺有多道奏本送上來,盧毓按照陛下的旨意,全送回尚書檯了。”
劉辯抱著茶杯,細細思索,道:“盧毓,也應該安排出去鍛鍊鍛鍊了。”
盧毓是盧植之子,在掌宮令上做了好些年,也出去此處奔走過,能力與品行都十分不錯。
“讓盧毓去尚書檯吧,任尚書中書,負責尚書檯日常事務,總管文書來往,上傳下達。”
尚書中書?
潘隱心裡唸叨這個名字,旋即也明悟,大概與過去的尚書令相當,只是品級應該不高,重要性卻是一樣。
“是。”潘隱應道。
劉辯又喝了口茶,想著新任掌宮令人選。
小輩還是有很多人才的,也都初露頭角,但掌宮令看似不起眼,卻又十分特殊,掌管著宮裡奏本、文書的傳遞,功能類似於後世的司禮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