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敏銳
劉辯雖然刻意封鎖回宮的訊息,但這一通知二通知,宮裡還是很快都知道了,不得不將內外廷的大門給關上。
劉辯與大小喬溫存了一陣,便來到了永樂宮。
何太后早就置辦了酒菜,一見劉辯就埋怨道:“這一走就半年,你還知道回宮?”
劉辯笑呵呵的請罪,坐到他邊上,見蔡文姬,唐姬,劉愈,劉旌都在,心裡忽然生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滿足感。
‘這大概就是家的感覺吧?’
劉辯心裡暗道,與何太后說笑著,問了問蔡文姬,唐姬近況,而後就是一對兒女。
劉愈,劉旌都已經六歲了,都還頗為稚嫩。
劉愈,劉旌都是天生大膽的主,幾句話就擠到劉辯懷裡,要他講述著一路上的趣事。
這種和諧歡樂的氛圍,著實難有,劉辯也樂得其中,直到深夜才醉醺醺的散席。
永寧宮。
劉辯一身酒氣,摟著蔡文姬,詢問著宮裡的大小事。
後宮之主,自然是何太后,但何太后從來只管‘大事’,‘小事’基本上都是蔡文姬與潘隱,徐衍等人負責。
蔡文姬有問必答,細聲細語,言辭之間又頗為謹慎。
再問到幾個孩子的事情,蔡文姬的回答就更為‘惜字如金’,對於劉愈以及還未滿半歲的三兒子、四兒子,蔡文姬幾乎是一句帶過。
劉辯仔仔細細的聽完,忍著酒意,輕笑道:“倒也還算平靜。本來啊,三跟四,朕是希望蔡公來取名的,但蔡公很是避諱。”
蔡文姬枕著劉辯的臂彎,看著他的側臉,輕輕抿了抿嘴。
蔡邕當年與王允合謀‘冊立東宮’,引發劉辯的震怒,王允被夷族,蔡邕則被罷去一切官職,趕出了洛陽。
直到幾年後,時過境遷,加上劉辯為了穩固朝局,凸顯了劉紹的地位,蔡邕這才得以回洛陽。
這幾年下來,老老實實在東觀修書,不敢插手朝廷事務。
劉辯低頭瞥了眼蔡文姬,用力摟摟她,道:“行了,不必想太多。紹兒是朕的長子,將來立儲,他的不二人選。朕之所以不立,也是為了他還好。這‘東宮太子’,是世界上最難坐,也是最危險的位置,不管誰坐,都是大凶啊……”
類似的話,蔡文姬其實聽過一次,抬頭與劉辯對視,輕聲道:“臣妾並不是這個意思,……”
劉辯笑了笑,摟緊她,道:“好,朕知道,這些事且不說他。下個月有個祭禮,你與紹兒代朕去。”
蔡文姬雙眸亮起,道:“紹兒要回來了?”
劉辯嗯了一聲,不禁又想起了各處的水患。
蔡文姬見劉辯出神,忽然道:“陛下,臣妾聽父親說,近來洛陽城裡來了很多人,氣氛有些古怪。”
“古怪?什麼古怪?”劉辯笑著道。
‘曹操屠三城’以及‘豫州之事’,已經攪的天下不寧,入洛陽的人多不奇怪,不多才會怪。
蔡文姬輕皺眉頭,道:“父親也說不上來,好多人他都不認識,只是聽聞。”
劉辯眉頭一挑,現在朝中的老人不多了,蔡邕算是‘老’的一批,連他都不認識的人,那真的就是傳說中的了。
……
而這會兒,尚書檯內燈火通明,尚書檯不止‘三巨頭’都在,連大小官吏全在當值。
鍾繇拿著一道公文出了值房,來到荀彧值房,見鍾繇也在,眉頭微不可察的皺了下,而後上前道:“你們看看吳景上的這道奏本。”
鍾繇正在與荀彧說著今年秋季大考的事,荀攸一進門他就守住話頭,看向他。
荀彧從容不動,接過來仔細看完,遞給鍾繇,與荀攸道:“伱怎麼看?”
荀攸冷哼一聲,道:“居然將責任推給尚書檯,我看他是昏了頭!”
鍾繇一目十行的看完,有些疲憊的道:“他的話,倒也不是沒有道理。”
吳景的這道奏本,詳細的規劃了一個‘治河大略’,將治河一事,提升到了朝廷的‘頭等’,並且對治河方略、錢糧進出、監察、巡視等等,做了一個完整的說明。
單看這道奏本,必然是出自一個治河經驗豐富,為國為民的能臣幹吏。